“休闲”之外的突围路径




  在与杭州的一次次较量中,成都除了不服,还有不屑。

  在是否以“休闲城市”作为旅游形象的定位上,杭州是全力以赴,但成都却是留有余地,多方出击。成都觉得,“休闲之都”对成都来说不算最佳的称号,原因是:根据“休闲”一词的字面意思,用它来概括成都的旅游文化,既不能提升成都的整体形象,也不具备较大的市场磁力。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以及周边的青城山、熊猫园、三星堆等都属世界级旅游景观,除北京外,中国没有一个城市有这么多的世界级景观及世界遗产。用“休闲”一词概括成都显然委屈了它。另外“休闲”不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所以成都觉得“休闲”一词不容易形成一个城市的专利。成都品牌的定位要在对全球的都市产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独具魅力的比较优势,以及不被人克隆的个性特征。

  为此,成都提出了“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的口号,力求全方位压倒杭州。

  成功之都——从“成都”字面本身破解其含义,指成都历来人才辈出,并在西部开发的机遇下具备了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多彩之都——涵盖了成都旅游的古蜀文明、三国文化、天府风光、熊猫保护等诸多元素;美食之都——自不待言,更是让成都美食的色、香、味等鲜明特色一览无余。

  其中,成都自认为“成功之都”的说法别具新意。“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的提法,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但是成都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大城市,主题品牌不应当只局限于旅游。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成都自古是西南重镇,经济发达。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只强调其作为消费城市的特点,就忽视了其历史上巨大的经济优势。同时,这几年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商务成本随之提高,各大公司在逐步选择新的落脚点。成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且商务成本较低。在此背景下,应当抓住市场上的新机遇,吸引大量渴望成功的人士前来创业。由此,“成功之都”的定位超越了旅游的概念,适应成都长远发展的利益,也契合了古人提出的“成都”二字的含义。

  面对这么多的新提法,成都踌躇满志。但事实是残酷的,至今为止没有一张名片能叫响。特别是“多彩之都”,作为成都投入巨大的一张“名片”,由于无法“登峰造极”,最终没能成为城市对外宣传中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于是,成都不甘心自己的失落,又提出“天府之国,安逸之都”的口号。其理由又有三:其一,“天府之国”是在长期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已经家喻户晓,社会认可度高。“天府之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虽然“天府”一般认为是指四川,其实也就是指的成都及其以其为中心的广袤之地。这一美誉,应当说是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齐名,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具有特指性、垄断性。这对成都来说,简直是一笔珍贵的“遗产”,是进入市场的捷径,这样的形象不是短时间靠金钱打造的。对这一鲜明的形象,应当理所当然地继承,而不应当轻易地摒弃。其二,“天府”的内涵是丰富的。“天府”和“天堂”的含义很相似。不过,“天堂”是一种比喻,想象中的理想之境,而“天府”则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天堂”与“天府”虽然都是美好的场所,前者是“可望而不可即”,后者则是可往而可亲身体验。“天府”有天赋之地利,田肥民富;也有人和之包容,国泰民安。其三,“安逸”是休闲的追求。休闲是人们的一种活动方式、生活方式,而“安逸”则是人们休闲活动的一种追求,生活的满意度。安逸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既有轻松愉快享受生活的一面,又有积极进取创造享受的一面。

  杭州却笑了,觉得成都避实就虚,犯了“休闲”上的逃跑主义。杭州和成都,在世人眼里,最大的特色不就是“休闲”吗?何苦在城市品牌上自己骗自己呢?

  杭州实在不明白成都在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