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历史文化牌




  当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人枕着历史融入现代,福州在与厦门的PK中也还会。

  比如温泉。

  用温泉来发现城市,包装城市,再造城市。这是福州的新生。

  福州,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一个“有福之州”。之所以有这样的美誉,不但因为这里四季如春、物产丰富;更因这里是国内三大温泉城市之一,长年吞吐温泉不断。清代著名经学家陈寿祺更是为此吟咏:“非福人不能来福地,有龙脉才会有龙泉。”

  福州有的就是一口汤(温泉)、一棵树(榕树)、一块石(寿山石)。确实,有“金汤”之誉的温泉与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不解之缘,并由此成了福州城市财富的一个象征,也开启了福州人享受精致生活的新篇章。据目前现存的这个方面的最早史料记载,福州人最早开始享用温泉生活,应该始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当时的晋安太守严高建子城时,在现今的东门处开凿人工运河,民工发现了涌出地面的温泉水,并用石围筑成池,供作沐浴。而至后梁龙德年间(公元921年),官府修建“龙德汤院”。随后,这个“汤院”就被正式指定为“官汤”,供当地官员或上级官员沐浴休闲之处。

  由于福州温泉资源得天独厚,且数量之多,水质之佳,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自古就有“福州温泉甲东南”之誉。在宋人编纂的《三山志》中,更是对此作出了形象描述:“数十步必有一穴,或迸河渠中,味甘而性和热。”于是,到了清康熙年间,福州的温泉洗浴业更是百花齐放,开始出现了营业性的澡堂。享受温泉,开始由少数达官贵人的专利特权,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温泉,也开始与这座城市的生活文化发生了更为密切的关联。据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是福州澡堂最为鼎盛时期,开业澡堂多达53家之多,出现了装修华丽、规模宏大、服务功能齐全的澡堂,如百合明园、乐天泉、福龙泉等一批澡堂。建国后,市政府对澡堂业继续扶持,温泉洗浴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千百年来,温泉一直是福州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已深深地融入到民俗民风之中,成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这一点,从目前福州城乡地区现存的一些地名上也可见一斑。诸如“温泉路”、“温泉支路”、“树汤路”、“玉泉路”、“金泉路”、“汤井”、“金汤”、“汤门”等与温泉有关的地名,还依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着曾经的辉煌。

  由于温泉洗浴业的风靡,于是,在福州温泉史上就形成了这样一类人,他们的生活圆心就是温泉池,甚至一天十多个钟头都在泡温泉。此类人,俗称“汤客一族”。时至今日,“汤客”还是不少“老福州”的形象写照。正是这种独特的“泡汤文化”,造就了福州人不喜张扬、重视精致生活的性格。

  作为和陕西西安、广东从化并称中国三大温泉城市的福州,今天再也难看到祖孙三代同泡温泉水的盛况,而越来越多的福州人,利用周末时间,拖儿带女跑到周边县市泡温泉度假。这些新的“汤客一族”不但结伙到闽清黄楮林泡温泉,甚至还不惜驱车三五个钟头到厦门日月谷做一次“心灵SPA”。到底是什么让号称“中国温泉城”的福州最终没有留住福州人千百年向往温泉的心?温泉城市的千年温泉文化又迷失在哪里呢?

  福州在思考,在努力地比厦门先行一步。只要有想法,总会有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为城市尊严而战,为城市的明天不再有口水战而战,福州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