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历史优越感




  大连建市不过百年,可是每每大连人说起,总是说大连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许的确如此,大连前身又名旅大市,先后沦为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殖民地,经历坎坷。在它的中山广场上,环绕着八个国家的代表建筑,就像是给那个时期竖立的一块纪念碑。

  但更强。与大连相似,青岛是在19世纪末开埠,但是仅用了20年就成为北洋政府的直辖市,一直到解放初期。

  解放前夕,外国驻青岛领事馆的数量仅次于南京和上海,连北京、广州都无法与其相比。无论是以德国强占胶州湾为开端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还是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青岛两次见证了当时中国政府的无能、新阶级的崛起和人民的觉醒,在近代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曾于20世纪20年代到青岛访问过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康有为晚年寓居青岛,并于此仙逝。还有,《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也到过青岛。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是,丹麦的一位王子来到青岛,被青岛的景色所吸引,遂在八大关修建了一座别墅,希望他的妹妹来青岛居住。后来,公主虽然没有来成,但是公主楼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经济上,20世纪初,青岛诞生了中国第一瓶矿泉水。青岛啤酒、哈德门香烟这些牌子至今还如雷贯耳。解放前,青岛电话局的电话门数仅次于上海,青岛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灌装基地之一,青岛与上海和天津并称纺织业的“上青天”。

  在文化方面,在国立山东大学任过教的教授就有老舍、蔡元培、胡适、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杨振声、郁达夫、臧克家、萧红、萧军、童第周……青岛在当时俨然是“新月派”的天下。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著作(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还留下了很多赞美青岛的文章。辛亥革命之后,大量满人涌入青岛。王度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作家,他写的《卧虎藏龙》在青岛轰动一时。与现在相似的是,上海的电影公司常在青岛拍外景,青岛的故事常被改编为电影或小说,比如胡蝶主演的《劫后桃花》。茅盾的《子夜》就是根据青岛的一家银行破产倒闭改编而成。

  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青岛在许多方面开中国或者北方风气之先河,比如赛马(青岛旧时有跑马场)、汽车拉力赛等。青岛的老城区现在还在使用着一百年前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依然畅通)。青岛处处可见铸造于一个世纪前的下水道盖,处处都是历史。

  ,让大连一时间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