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口水与理性的比较




  烟台与青岛,一个是老牌的港口城市,一个是胶东半岛的GDP新贵。历史与现实的恩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而引发了两个城市之间长期的城市尊严口水战。

  在青岛看来,烟台的一举一动,都摆脱不了永远也开化不了的势利的、小家子气的市侩和“土”气。烟台,整个就是落后的小县城。烟台市区除了海边可以游泳外,几乎没有其他观光游览的设施,与青岛相比,这里的海岸建设实在太粗糙,海边建筑陈旧而杂乱,海滨既缺少青岛海滨的那种大气,也缺少它的情趣。作为烟台象征的烟台山显得像一个大杂院,四周景色很乱。

  在烟台人眼里,青岛人更是处处有着“小县城”观念。烟台人觉得青岛人的思想观念不仅保守落后排外,而且比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中西部人的思想观念还要落后保守。青岛人长久以来的故步自封、极端排外、夜郎自大的文化背景和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接受外来文化,甚至刻意排斥,怎能与“大烟台”相提并论?

  烟台人觉得青岛人自我感觉非常好。青岛人一旦小有富裕,一些人就不思进取,变成了单纯的“食利阶层”,衍生出过于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

  当然,以上所述都是两个城市之间的感性比较,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不得真的。不过,倘若从公众的视野来看,烟台与青岛,虽然都坐落在胶东半岛,依山傍海,有着天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品牌:工业上,青岛名牌企业特多,且个个是响当当的牌子,烟台的名牌也不少,但是相较于青岛,明显差了很多;当很多企业想方设法模糊掉地域形象的时候,青岛的品牌却以前面有青岛两个字为荣,青岛啤酒是“青岛的,世界的”,青岛的城市形象与青岛的品牌相得益彰,无论是丰富度还是质量度,烟台的品牌与青岛相比确有点望其项背的感觉。

  青岛的港口成为烟台难言的痛,青岛的知名品牌更是让烟台嫉妒。其实不止是烟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嫉妒青岛的名牌:怎么一个城市就有那么多名牌?!

  规模:烟台城市规模太小,人口太少,几十万人集中在一片小小的区域里,中心城区对四周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辐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在短时间内把城区框架拉开,还是挤在一个小地方发展,群众生活质量较差,城市改造成本也过高,城市规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扩展。

  青岛的城市规模就大很多。以商业圈为例,在山东可能找不到比青岛更好的商业圈了。一个外地游客在领略了烟台、青岛两地的购物环境后作了如下比较:“在青岛,你可以去百年老街中山路,到名品购物中心马来西亚百盛大厦,你可以去青岛国货老字号,可以去地下商场,领略什么是真正的时尚,你可以去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感受真正的琳琅满目。你可以去台东步行一条街,那里有繁华的商业圈,有南山百盛,有崂山百货,有利群商厦,有沃尔玛,有大连万达购物广场,有诺玛特国际连锁机构……再看看烟台,同样当你旅游购物时候你可能会选择蓬莱阁,或是南山风景区,而不是烟台沿海风景区;当你购物的时候,除了三站市场、时代广场一个个如同县城品位的地方,以及大润发和那些经常闹事的本地购物超市外还能去哪里?”

  总之,在公众的视野里,今天的烟台确实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