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的选取与使用




  样本采集使用目的性选样方法,以能为本研究提供最多、最需要、最有价值的信息为目标来确定样本。年龄段确定在25~40岁,主要考虑到中间阶层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集中分布在中、青年人群。职业上考虑到了中间阶层的各种类型,主要包括公务员、企业白领、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自营者等。另外,综合考虑了性别、教育程度、生活经历、家庭特征等各种因素。在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间,先后联系了36个被访者,有效被访问者人数30人。具体样本的分类、背景和部分样本访谈内容的摘编参见本书的附录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被访者,使访谈气氛更加融洽、坦诚、深入,研究者在访问前和访问中对被访者的个人背景做了尽可能的了解。为对被访者的身份进行保密,全部隐去被访者的真实姓名;同时为了使得论文引述更加方便和生动,取传统《百家姓》中前三十位姓氏编排了化名,并和编号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的代号,如“李亮(03)”、“钱民(13)”等。附录中给出了访谈的相关背景,包括访谈者的背景和访谈过程背景。其中,对有关被访者身份性和隐私性的内容尽量做了模糊化处理,删除了与研究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在征得被访者同意的前提下,访谈中尽量采用了直接录音的方式,在访谈结束后将整个录音内容全部转化为纸面文字资料,并根据记忆对于整个访谈过程的场景细节、被访者的表情、语气变化等做了详细记录。少数被访者由于职业身份的特殊、对话题的敏感,为了使访谈顺利进行,给被访者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作者放弃了直接录音,使用了重点笔录或强行记忆,在访谈结束后迅速整理访谈内容。经过整理,整个访谈得到约25万多字的原始文字素材,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基础。

  定性研究的叙述方式有很多,如现实的故事,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事人看问题的观点,从他们的角度使用他们的语言来描述研究结果;坦诚的故事,介绍研究者使用的方法和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反省和思考,再现访谈情景和对话片断;印象的故事,详细描写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和当事人的反应与表情动态;批判的故事,从社会文化大环境对研究结果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探讨;规范的故事,用研究结果去验证某一理论或研究者自己的某种观念,等等。J Van Maanen, Tales of the field: On Writing Ethnograp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SA, 1998.在具体应用中,往往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种表述方式,作者把“现实的故事”与“坦诚的故事”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本书的叙述风格。

  定性研究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即上文中所说的“坦诚的故事”。研究者是个“学习者”,从被研究者方面得到大量新鲜、生动的信息,激发其灵感的火花,逐渐打开思路。被研究者在与访问者的互动交流中整理思路,从访谈体验中被激发起记忆和潜意识,重构知识体系。为了体现这种交融式的交流风格,在本文对访谈的叙述中,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我”。这样,研究者不再处于完全超然与客观的地位,而是被放置在开放式深度访谈的场景之内,与被研究者一起作为定性研究的主体进行反思、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