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两只船的“事业人”




  庞大的群体在国际交流中,我们常常为“事业单位”的英文表述和解释感到为难,称得上与“干部身份”并列的中国特色。大量事业单位所承载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是城市中间阶层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方便,不妨称呼他们为“事业人”。当然,并非事业单位里所有的人都属于“事业人”,比如勤杂工人就属于社会基层。

  国家统计部门给出了一个具有统计操作性的界定: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182页。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体育人员、艺术人员及政工人员。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具体指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事业单位下设的职能机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从事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

  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我们这里理解的“事业人”和上述统计意义上的界定大致类似,不过将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排除在外。另外,传统上依附于事业单位的许多专业人员已经走向市场,我们宁可将这部分人看做企业白领,甚至律师也是如此,如本研究中的曹飞(09)。

  毫无疑问,这种“事业人”在作为整个国家文化中心的北京市人数最为众多,2003年底的统计数字是147万人,分属于75万个事业单位,其绝对数和相对数都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在中国,事业单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数量超过120万,而从业者已经超过了3000万。《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