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中向上的渴望




  二

  紧张、忙碌是企业白领的普遍工作与生活状态。褚峰(08)已经是外企的部门主管了,但现在仍然很忙碌,任务很重。和他见面的时间约在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其他时间根本没有空。和做律师的曹飞(09)约时间也是很难,甚至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有安排。

  企业白领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大,这在外企和私企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民族企业无论在实力和管理上都逐渐成熟,他们和外企的差别也越来越小。如果说国企犹如市场海洋中的一些孤岛,正逐渐被淹没;那么,孤岛上的国企白领,正面临着与私企和外企白领一样的命运:要么拼命游泳,要么淹死在海洋里。实际上,能够大量容纳白领的国企越来越少。国企白领以往的体制优势逐渐消失,也和其他白领一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化压力。魏琼(10)所在的一家国有银行为了压缩运营成本,这些年的工作量增大了,而人员编制反而减少了,现在很少从大学招毕业生补充人员了。工作岗位不再是铁饭碗,效益成了评价核心。如果能多吸引来存款,职位和工资待遇都不是问题;否则,不光待遇不好,连职位都可能不保。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但几乎没有按时下班的时候,到八、九点钟下班成了家常便饭,周末也经常加班。更让魏琼(10)抱怨的是,有时候连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都不能保证。我问她待遇怎么样,她说还不错,但和以前既轻松、又拿高工资的时候根本不能比了。比起自己的辛苦和付出,现在的收入并不高。

  精力充沛的游泳者总想迎接更刺激的挑战,赢取更高的回报和发展空间。卫成(01)在一家韩国知名企业工作了几年,业务做得很熟了,在行业内业有了一些人脉,但总觉着有些不踏实。他说虽然做的是专业技术,但技术含量并不高,业务上很大的成分是销售,业务能力的积累很少。而且,公司只是在北京的一个销售机构,层次很简单,除了总经理是韩国人,其他人的职位都差不多,内部的晋升空间几乎没有。在公司里时间长了,人容易懈怠,知识也容易陈旧落伍,过几年一旦有什么变动,很担心不能适应市场上的竞争。前几个月被一家猎头公司看中,被说动后辞职到了现在的一家法国企业,做北京的销售机构负责人,对他来说在事业上前进了一步。但卫成(01)仍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担心。虽然公司在前景上许诺得很好,将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如何,但究竟怎么样,感觉还是很难讲,也不知道将来能干多长时间。这些年换的工作都是自己主动出击的。像自己这种背景的如果要找工作不是问题,关键是能不能找到非常好的、称心如意的。但是称心如意的标准是什么,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是特别清楚。

  李亮(03)毕业到北京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换了好几次工作,工作类型也各种各样。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每一个工作都没能长久。直到一年之前,李亮(03)跳到了现在的一家私营企业。虽然公司并不大,只有一百多员工,但他作为中层经理,能主管一块业务,感觉上了轨道。回首过去的几年,虽然并不顺利,但仍然认为做的每一份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获,感觉以前都是在慢慢摸索和积累。

  在海洋击浪的年轻白领的理想是将来有一天能坐上游艇,享受海洋的旖旎风光,不用在海洋的漩涡里打拼。这个游艇就是能在公司里得到晋升的机会,做到比较高的位置上,不光收入更高更体面,而且不用在基层时刻担心工作不保了。但是,能够实现这种理想的白领并不多。成熟的大企业一般都是严格的金字塔科层结构,晋升的机会有限,犹如大家争过独木桥,能顺利地到达新起点的只有少数人,除了实力,还需要有一些运气和机遇。在许多企业里有“up or out”(升职或走人)的说法,这更增加了企业白领的压力。另外,许多企业本身就没有为白领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北京有许多外企的驻京机构,员工不多,管理结构扁平化。要么你是普通职员,要么你就是老总,但老总只有一个,而且在外企很多老总是国外直接派过来的。即使在管理结构上有空间,可能也主要是给“洋人”预备的,本地人很难进入更高的公司结构层次。相反,在机关单位虽然也存在升职的压力,但如果心态平和,总能“熬”上去,而且没有失去工作岗位的压力。在事业单位里升职的压力更小,特别是对那些专业技术人员,可进可退。

  职场中既要立足,又要发展,白领的这两个主题带给他们双重的压力。2003年一项网上调查对415位身处北京的公司白领(男性458%,女性542%)进行了一次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调研结果显示:411%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调查对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心理疲劳,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也就是说,近2/3的公司白领正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在太短的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做”和“不得不迫使自己跟上新科技或本领域的发展”、“担心未来的工作或业绩”是职业发展给白领带来的主要压力。摘自汤雪梅、范颖:《2003年企业白领职场压力调查》,载《化妆品报》,2004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