幞头




  本则笔记记述唐宋时期人的头饰——幞头。幞头是古人的一种包头软巾,起源于北周时代。最初,人们用三尺皂绢或罗纱裹头,到北周武帝才将头巾的四脚裁为四条带子,将它们系扎起来,于是创制了幞头。自此以后幞头逐渐流行,至宋代就成为社会上各类人的主要头饰。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庶民百姓,无论是在朝会大典这样重要的场合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戴幞头。幞头的式样也随着人们的喜好而发展变化,像文章中记载的各种幞头式样,正反映了它的纷繁多样。从这则笔记,我们可以了解唐宋时期的服饰特征及其演变。

  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硬脚】幞头式样的一种。带子以丝弦为骨架或在带中衬上铁件,使带脚上翘而不下垂。在唐代,这是帝王专用的幞头式样。,晚唐方镇擅命,始僭【僭】超越自己的身份。僭,音jiàn。用硬脚。本朝幞头有直脚【直脚】幞头的一种式样。它的带中衬有铁件,带脚左右平展,向两旁伸出一尺余。这一式样在宋代极为普遍。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也是指幞头带子的系扎式样。、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颔】下巴。颔,音hàn。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复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

  【译文】

  幞头又叫作“四脚”,就是四条带子。两条带子系在脑后垂下来,两条带子反折系在头上,使它曲折附着于头顶,因此也叫“折上巾”。唐代服饰制度规定,只有君主才能用硬脚幞头,晚唐时期藩镇专权,他们才僭越使用了硬脚幞头。本朝的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共五种式样。只有直脚幞头,才是无论贵贱的人都普遍使用的。另外,百姓所戴的头巾,唐朝人也称为“四脚”,是因为它的两条带子系在脑后,两条带子系在下巴底下,因此劳作时不掉落下来。无事之时两条带子就反系在头顶上。现在的人不再把带子系在下巴底下了,它们就成了摆设。

  社会现象篇①【殍殣】饿死的人。殍殣,音piǎo jìn。

  ②【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文正。

  ③【敖】通“廒”,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