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归隐之士:栖逸




  魏晋之际,司马氏与曹魏之间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大批名士,或因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或为全身远祸,纷纷遁入山林,隐逸之风于是大兴,孙登、嵇康、阮籍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由于大批隐士都是当时有威望、有影响力的名士,为了笼络这批力量,同时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许多利禄之士附庸风雅,有的涌向隐士遁居的山林,与之吟风弄月,清谈交游,如名僧康僧渊在豫章附近立精舍,“闲居研讲,希心理味”,权臣庾亮等纷至沓来,僧渊不堪其扰,只好退出;有的出钱资助隐退者,如权臣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造立居宇”。而在隐逸者这一方,有些人看到隐逸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注意,便借隐逸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以猎取高位。其中周邵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本来隐于寻阳,在庾亮一再劝说下终于出仕,《尤悔》门还记载了他在庾亮劝说过程中的惺惺作态,以及他因官职不称意而一气病死的结局。

  看来,隐逸之风在兴起之初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随着统治者的不断介入,这种风气也就日益成为魏晋士人生活的点缀。不过,由于隐逸之风扩大了士人与山林自然的接触,从而促进了晋宋之际山水文学与山水绘画的发展,这一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