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盗墓活动的重新升温 惊动国务院的盗墓大案:群贼盗恭陵
作案时间:1998年2月15日
作案地点:唐恭陵,今位于洛阳市东南43公里,偃师市缑氏乡景山白云峰之巅
受害人:唐太子李弘
作案人:张少侠等人
作案后果:唐孝敬帝皇后墓内文物被洗劫一空。
盗墓性质:民盗
可信程度:有相关报导
1300多年前的公元675年,一件让那个时代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年仅24岁的太子李弘突然辞世。有人认为是武则天毒死了李弘,有人认为李弘是死于肺痨,然而时到今日,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依然没有定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李弘的死,高宗万分悲痛,他诏令天下,给李弘冠以尊名,追封为“孝敬皇帝”,并下令以“天子之礼”厚葬于偃师景山,是为恭陵。高宗这个老子亲自为儿子制“睿德纪文”,书之于石,立在陵前。
李弘因何而死?
说到唐恭陵,我们就不能不提及唐恭陵的主人:太子李弘。
作为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永徽三年(652年)秋冬之际,李弘出生了,第二年,李弘就随母亲入宫,被封为代王。永徽七年被封为太子的时候,太子李弘还是武则天最最疼爱的孩子。正是依仗着这第一个儿子,她才真正稳固了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原本压迫在她头上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也是因了李弘的诞生,而迅速失去了她们皇后和宠妃的位置。所以武则天不可能不从内心里宠爱自己的儿子,何况这又是个仁孝懂事的儿子。
《唐历》中记载:“弘仁孝英果,深为上所钟爱,自升为太子,敬礼大臣鸿儒之士,未尝有过……”高宗对其非常器重,并寄予很大希望。为其选聘著名大臣李绩、许敬宗、李敬玄、刘仁轨、许圉师等作为辅弼老师。李弘“深为帝及天后钟爱”,少小即让他参政,培养他的政治才能,使其在行政的实践中锻炼。如龙朔二年(662年)高宗“幸骊山温汤,太子监国。”“次年十月一日,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
李弘的仁孝、谦虚、谨慎,深得高宗喜爱,朝中的官员也对他有好感,虽然体质羸弱、性格温和,但对于许多事情,他却能有些大丈夫的作为来,喜欢打抱不平。
历史中所记载的李弘一生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曾非常勇敢地私下探望过他的两个被深锁牢狱的姐姐宣城和义阳公主,并为她们争得了权利,让她们走出了冷宫,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义阳、宣城两位公主是萧淑妃所生,而萧淑妃与武则天政见不一,和皇后一起在与武则天的权力角逐中落败,两位公主受到牵连,被幽禁在掖庭,也就是冷宫,年过三十还没有结婚,李弘奏请高宗,允许她们出嫁,高宗准奏。
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的大唐,也只有他敢于冒着得罪母亲武则天的危险,要求高宗允许义阳、宣城两位公主出嫁。
但毫无疑问,这件事让李弘卷入宫廷内部斗争之中。从此之后,李弘开始了他的悲剧人生,并在年仅24岁的候,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关于李弘的死,宋代欧阳修编撰《新唐书》时,根据其它史料,在《本世纪·第三》中写道:“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天皇杀皇太子。”该书《列传·第三》中写道:“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鸩薨,年二十四。”
根据《新唐书》所记,有专家也做了分析考证,认为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武则天杀太子是有可能的,因为宫廷斗争的特点就是骨肉相残。这些事情在历史上不乏其例。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帝之争,就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手足兄弟。而在李弘之前,武则天与皇后争宠,曾掐死其亲生女儿。而在弘死后,又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在巴州逼自己的亲生儿子、章怀太子李贤自死。因此他们认为,为了扫清自己登上皇帝宝座道路上的障碍,武则天就乘游幸合璧宫之机,暗做手脚,蒙蔽高宗,将太子弘杀死。但是,也有许多史学家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早在清代就有人对武则天害死儿子说提出了怀疑,清王昶《金石萃编》对《孝敬皇帝睿德纪》碑条提出疑问:“天皇晚年倦勤,庶政多决于后,即是太子受禅,天后自度亦不难制其子,何致以请嫁二公主,激怒遽萌杀子之心?此事本有可疑者。”另一种说法是太子李弘前往合璧宫时,因为长期患肺痨,又是一路风尘,病情加重,一度昏迷不醒,后来有所好转,而就在这时,高宗皇帝表示要将皇位传于他,太子听了这话,深感不安,结果又导致病情恶化,“伏枕流欷”,终致“旧疾增甚”,最后于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合璧宫绮云殿去世。”究竟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还是留给后人断续评说吧!
引子:恭陵为何选在景山?
《旧唐书》载:“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其年,葬于缑氏县景山之恭陵……”
众所周知,唐代诸多皇帝的陵墓多在陕西,也就是关中,为何独独李弘,这个唐高宗挚爱的儿子的陵寝设在偃师呢?其实,这与李弘的母亲,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着很大的关系。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女政治家,是极其有魄力和胆识的一个人。太宗执政时,武则天作为才人(主要是秘书工作)跟随太宗十二载,耳闻目睹,对于治理朝政、发展生产有着深刻的认识。
后来,武则天通过自己的才识和手腕,成了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立为皇后之初,就曾谏言皇上十二事,其中一事就是“劝农桑,薄徭役”,致力于发展生产。接着,为了缓和关中的政治矛盾和生活匮乏等经济矛盾,以政治家的气魄,于公元657年劝高宗迁都洛阳,到公元675年李弘死时,东都发展已粗具规模,社会经济也迅速增长。
李弘死后,按常理当归葬关中,“近侍昭陵”,但轻徭薄赋是武则天经世的一贯主张,为了不过多劳费民力,就和高宗商量在景山为太子选陵。这在《孝敬皇帝睿德纪》碑文中有明显的反映,文云:“农垦在候,田务方殷,重归关辅,恐有劳废,遂割一己之慈(阙)便兆人之业(阙)以为言故,殓绝于珠玑,明器唯资瓦木,一从本志,无夺宿成。”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虽然武则天以自认为的节俭殓葬李弘,但这样大规模地营建恭陵,耗费钜亿,是导致了两次役夫逃亡事件,据《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营陵功费钜亿,人厌苦之,投石伤所部官司,或相率亡。”《新唐书·韦弘机传》:“太子弘薨,诏蒲州刺史李仲寂治陵,成而去堂厄,不容终具,将更为之。役者过期不遣,众怒,夜烧营去。”这两条史料是对“田务方殷,恐有劳废”等的另一种说法,是站在不同立场上的话语。
有专家认为,恭陵建在景山,与地理位置、环境优美不无关系。“步彼景山,松柏丸丸。”景山处于伊洛河与万安山之间,古时遍山松柏,郁郁葱葱,实乃偃师南部的一道东西走向土岭,这里有古时通洛阳、连西安、入登封的大道,晋建安七子之一、独占天下八斗才的曹植,曾经于此流连,写下著名的《洛神赋》:“……余从京城,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过轩辕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曹植背离伊阙,回东方的藩属之地,越过轩辕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到此以后,已是红日西倾,人疲马乏,于是就在长着杜蘅的岸边停车,在长有芝草的田地里饲喂马匹,而后纵目四望,在阳林一带游玩。
在缑氏当地民间,关于恭陵还有另外一种传说。
武则天二次进宫辅政,传说全靠王子晋的帮助。武则天刚参政,满朝文武大臣议论纷纷。有位大臣曾难为武则天说:“一夜之间能叫后花园牡丹竞开才叫本事。”数九寒天,鲜花何以盛开?武则天发了愁,整夜昏沉不能入寐,蒙胧中做了一个梦,有个仙童驾鹤提壶来为后花园的牡丹浇水。临走时武则天问他叫什么,只听仙童说:“家住缑山,名晋也!”就不见了,天还不亮,忽有宫女向武则天禀报,后花园的牡丹开花了。武则天高兴地自语:“这真是天意啊!”从此这位未来的女皇开始理政。李弘死后,武则天把陵墓选在了南应升仙观,西临仙鹤观的景山上,一是为了陪伴她的大恩人王子晋,二是渴望李弘也能升仙。
恭陵建成后,洛州特地恢复缑氏县,以管“恭陵”,此时的仙鹤观经过皇帝下令重修,观内尼姑三千,整日香客如云,它和恭陵连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建筑群。相传当时缑氏县衙就设置在恭陵,本来平静的景山,有了恭陵和仙鹤观,开始热闹繁华起来。
唐恭陵的修建
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南依嵩山,北临洛河,东南群山环抱,西北岗峦叠起,山川如画,景色宜人。
据说李弘的陵址是他的母亲武则天亲自选定的。一天,武则天带领众大臣前来看茔地,路途歇息时,在现在的偃师中宫底村下驾。随从的大臣问武则天:“太子的灵台封土堆多高?”武则天随口答道:“这里能看见为止。”身边大臣低声议论:“这还了得,此处是深沟,就是把陵墓建得再高也看不见。”有个大臣想了个使她金口玉言能够变为现实的办法,为此还专门请了个“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对武则天说:“皇后再向北走5里,遥望太子茔地最为吉利。”武则天遂又移驾到现在的安滩即偃师安滩村。临回宫,大臣们又问武则天:“灵台封土多高?”武则天说:“不是说过了,这里能看见为止!”大臣们领到了新圣旨。用了三省民工,花了三年时间,费了亿万两黄金,恭陵建成现在的模样。巧的是,若是朗朗晴空,站在现在的安滩村北堤坡上,刚好能看到大冢的冢尖。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年所修的唐恭陵规模是何等的宏大,气势是如何的雄伟。据说,当年只是唐恭陵的神道就有50多米宽,好像现代的马路一样。神道两侧立有两列石象生。最南端的望柱至北神门外坐狮,总长800余米,恭陵的灵台封土呈长形覆斗状。现存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残高23米。经探查,灵台封土四周经千年风雨侵蚀及人为垦殖,每边均被损掉10米左右,原封土的长、宽应分别为180米、160米左右,灵台高度按唐代天子礼“依汉长陵故事,汉长陵高九丈”,合今天27米,恭陵的灵台封土为高黏度红胶泥土质,且经过夯筑,坚硬密实,经过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其高度仅损失5米左右,基本保持了原貌。
恭陵俗称“太子冢”。陵园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建筑规划工整,长宽均为440米,四周原有神墙围护。
根据文物钻探,墙基保存尚好,基槽宽1米,红褐色生土夯筑。神墙四角有角阙。地面以下有砖石墙基,地面以上今存夯土台基,高3~4米,长宽均10余米。陵园四角当年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部各置神门,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恭陵的陵冢为覆斗形,长163米,宽147米,高50米。整个陵墓布局极为严整。陵侧有唐高宗亲自撰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一通,高6.1米,宽1.95米,厚约0.4米,文33行,每行82~89字。陵园东北角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冢,是哀皇后陵墓,俗称“娘娘冢”,底边长宽各40~50米,残高13米。陵墓周围有12个小土丘系当年的门阙和角楼。南神门宽30米,门阙外10米有立狮一对、石人三对,飞马、华表各一对,其余三神门外分别为一对坐狮。
唐恭陵不同于昭陵、乾陵等“依山为陵”的陵墓规则,而是在平地上用红褐色土夯筑灵台“号墓为陵”。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发现,唐恭陵神秘的面纱才被逐步揭开,据专家考证,夯筑灵台所用红胶泥土不是缑氏本地土质,而是来自东南方向50公里开外,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想想吧,即使按现在的规模,恭陵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高23米,皇后陵50米见方,外加4个角楼、8个阙台都需要土;除此之外,恭陵地宫中的行沙,从8里外的伊洛河,人挨人、人传人,传到恭陵,炒干后倒入,仅搬运工作该有多大?
实际上,作为布局规整的陵墓,恭陵也是我国唐代陵墓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恭陵的大型石刻群组合开创了唐代帝陵石刻制度化的先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形象生动,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原唐代陵墓石雕之冠。体现了大唐帝国的雄峻风采,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时代皇家规格品质的陵墓雕刻,成为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恭陵被盗过程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当年盛极一时的大唐东都洛阳多少巍峨华丽、金碧辉煌的宫殿,随着岁月的推移都已灰飞烟灭,而恭陵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应该说是它的幸运,但是,幸运并没一直伴随着恭陵。1998年1月21日黑夜,犯罪嫌疑人张少侠、许尔兴、刘克军、刘江海、宋彦军、范为民等六人,在洛阳偃师山化乡汤泉村刘江海的家中密谋盗掘恭陵陵区内的重要陪葬墓哀皇后墓。
当夜趁着夜色,由张少侠开车,六个人带着刘江海准备好的绳子、耙子、探铲等作案工具,来到顾县镇一预制板厂内,捎上竹竿、铁锹等物,驱车至哀皇后墓南侧,实施盗掘计划。车子停下后,六个人从车里跳出来,他们拿着铁锹,对着一块空地一阵挖凿。这块空地,正在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唐恭陵之中,是其中的一处皇妃墓穴……
但大唐皇家优质墓葬工程,使他们的计划暂时受阻:土质坚硬,下挖根本无法进行。随后,在22日、23日夜,他们又分别进行挖掘,还是没有成功,反复商议后,他们决定运用爆破技术进行盗掘。1月30日夜,他们携带电线、炸药、雷管、引爆器及探铲等作案工具,熄着车灯,摸黑悄悄窜到哀皇后陵南侧,使用压缩爆破法等现代爆破技术进行盗掘,“轰”,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沉睡千年的太子冢的宁静被打破,唐恭陵哀皇后墓被炸开……
之后狡猾的犯罪分子并未即时盗墓,而是将洞口虚掩,而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第二天晚上,他们才来到现场,挖开洞口,却失望地发现爆炸并没炸到应有的深度,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对哀皇后墓继续施爆。
几天之后,张少侠等人又来到哀皇后墓,第二次对坑洞实施爆破。
墓道被严重破坏,墓坑也显露出来了。张少侠等又纠集了黄健刚、杨清斌等前来帮忙盗挖。4日凌晨一时许,沉寂的夜色里只听张少侠突然发出疯狂的低吼:“挖到了!挖到了!”众盗墓贼围过来观看,夜色下一抹剔透的蓝颜色闪闪发亮,虽然张少侠不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宝贝,但还是马上就把它塞进了怀中。
其它盗墓贼见状,也都开始趴在地上疯狂地扒拉着,最终盗掘出了让他们心脏难以承受的大宝贝,诸如彩绘陶俑、瓷壶、瓷罐等,他们匆匆忙忙将哀皇后墓室内多达60余件的国宝装在随身携带的编织袋中,仓皇逃离现场。
在恭陵灵台南面的中部有个大坑。据说在民国初年,从南方来了一伙盗墓贼,在恭陵南边偷偷地凿了一眼竖井,企图入墓盗窃。不料井没打多深,就听轰隆一声闷响,井口冒出一股黄烟,周围一陷,井口也就封得看不见了,井下的盗贼无一生还,留在上边的盗贼以为孝敬皇帝显灵发怒了,吓得抱头逃窜。
虽然是传说,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恭陵的建造特点。
太子李弘病死东都洛阳合璧宫绮云殿。当时唐高宗李治风痹病重,李弘的后事由武则天具体组织实施。她先调蒲州刺史李仲寂主持修建恭陵,因李仲寂工作不力,计划不周,使大批随葬品无处摆放,就又换司农卿韦弘机来建陵。韦弘机接任后,把正在龙门建造石窟的能工巧匠调来,精心设计,严格施工,把恭陵建造得宏伟高大。据说,建陵所用的沙来自伊河滩,土来自嵩山,沙用铁锅炒干后垫在陵上,土用鸡蛋清、小米汤调匀,覆于陵面,既坚固耐损,又防盗、防水。这样,盗墓贼进去,就难免被干沙吞没了。但几十年后,又一批盗墓贼来到了恭陵,这一次,恭陵可没有那么幸运。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会少些曲折,多些经验,盗墓贼也不例外。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到底是福是祸呢?早已魂归苍天的他们,可能再也无法向世人说出心里的真正感受了。
侦破过程
1998年2月15日上午,恭陵墓地业余保护员在巡查时,发现哀皇后墓南侧有白灰痕迹,他有些奇怪,遂沿此线向下搜寻,结果发现了哀皇后墓前深深的洞口。
保护员觉得非同小可,迅速将情况汇报到偃师市文管会。文管会办公室主任樊有升协同正在偃师检查工作的洛阳市文物局副局长郭引强亲赴现场了解文物被盗情况,同时向偃师市公安局报案。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同志得知恭陵被盗一事后,在反映发案情况的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河南从速破案,追回文物,挽回影响。
要知道,此时的哀皇后墓几乎被洗劫一空,墓中只剩下一些残存的陶俑和唐三彩的碎片。
2月15日,勘察过现场后,洛阳警方立即决定:控制海关出口,抓紧侦查,重点定在周围地区有走私文物案底、突然暴富的人身上,并进行地毯式排查。
这是一种时间的竞赛,显然,罪犯们跑得更快。
排查进行到第五天,哀皇后墓附近村镇的排查工作基本完毕,仍旧是一无线索。但就在当天晚上7时许,偃师市刑警大队办公室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打来电话的,是副大队长李全安,“我已经联络到一位知情人,将马上赶往他家进行排查,请立即安排警力支持!”
2月19日晚上7时,在一次排查中,有人向李全安透露,在洛阳市的一个乡里,有兄弟二人一夜暴富。突然发大财的人,无论怎样遮掩,总也难以平复脸上痉挛般的喜悦,难以克制向人展示的欲望。
不到半个小时,李全安已经来到了知情人家中,在交谈中,警方获得了破获“2·15”大案的重要线索。“线人”透露:洛阳市山化乡汤泉村的刘江海、刘克军兄弟二人,于春节前后曾经向知情人询问过文物买卖行情。这段时间,他们趾高气扬,出手大方,花销明显反常。
获悉这一重要线索,李全安立即向总部汇报,坐镇指挥的领导当即指示,要求李全安率两名侦察员进入汤泉村秘密核实线索,实地调查。最后将刘江海缉拿归案,而这成为破获这一惊天盗墓大案的关键。
据刘江海交代:就在盗墓当天,张少侠等人就将包括蓝釉灯在内的64件国宝分类打包装箱。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少侠将文物转移藏匿,随后联络倒卖文物事宜。在被他们挖出来的古代瓷器中,有一个瓷灯,上下各有一圆形托盘,像是灯座,瓷灯通体蓝色。张少侠挖出这件瓷器后就放在怀里,没事的时候经常拿出来把玩。
警方立即联系专家,专家分析,被盗哀皇后墓属于唐朝墓穴,张少侠极为喜爱的蓝色文物很有可能是随葬的灯座,如果为通体蓝色,很有可能是极为罕见的蓝釉器物,相当珍贵。张少侠最喜欢的蓝色陶瓷,很可能就是只有记载、而从没实物的蓝釉灯。而烧制这种蓝彩器物的呈色剂钴,很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唐代的一种装饰原料。不仅如此,蓝釉器物的烧制、上色也极为困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果张少侠手中的蓝釉灯确实像专家分析的一样,将是全国首次发现的通体蓝釉器物。
警方根据刘江海这个线索,先后设计抓捕了张少侠许尔兴等重大嫌犯,并抓获了多次倒卖文物的老手本名陈正贤的阿然。
盗墓贼的下场
数小时审讯后,陈正贤交代,通过他和“老于”的联系,文物已经倒卖到了北京,蓝釉灯也很快脱手,共得赃款36.6万元港币。
这样,国宝蓝釉灯和众多文物的下落基本明晰。
警方分析,由于陈正贤收到的是港元,蓝釉灯和众多文物很可能已经出境。专案组立刻赶赴北京,请求公安部协助寻找线索,追回国宝!
2月26日,洛阳市公安局领导前往北京汇报案情,并请公安部协调有关单位抓捕“老于”。27日上午,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大力协助下,查明“老于”原名于润明,手机注册地在天津。
抓捕小组立刻行动,赶赴天津将于润明逮捕归案。于润明交代,他是在北京某酒店收购这批文物的,大部分文物分别卖给了北京、天津的文物贩子,只有国宝蓝釉灯和一些比较贵重的文物,卖给了香港的翟某。
随后,经请示公安部,并动用国际刑警,经过一连7天的抓捕,24件被盗文物分别从北京、天津追回,数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消息很快传到了远在香港的翟某耳中。翟某自知案件重大,非一般文物所比,遂派人四处活动、甚至远渡重洋,设法将已经卖出的文物高价收回。最后,翟某委托中间人将购买的文物逐一退回,并派专机将国宝蓝釉灯送往北京。
国宝被追回后,众多文物专家被请到现场鉴别,看着一个个精美绝伦、很多见所未见的文物,专家们不由自主地一派惊呼:国宝!全都是难得的国宝!这批文物代表了中国初唐时期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些文物的价值,实际已宣告了11名犯罪嫌疑人的末日。1998年10月1日,在恭陵前,11名盗墓贼被就地正法。
恭陵出土文物
在收回的61件文物中,有19件国家一级文物,30件国家二级文物,12件国家三级文物,这些文物是唐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载体,是研究唐代经济、习俗、墓葬制度、服装服饰,以及雕塑、烧制、施釉、彩绘工艺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这些文物与唐恭陵墓葬品相比,还只是九牛一毛。
这批被盗文物价值连城,其中,仅一件“马上人”彩俑在黑市上就价值1000多万元。被盗文物在北京经专家鉴定时,专家们以前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珍贵的文物,惊叹不止,高呼“61件文物全是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