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汉帝国与罗马帝国




  “汉朝与罗马”这个话题如今被广泛探讨的程度,超乎想像。它甚至被做成了电脑游戏。的确,作为东西方的两大非凡帝国,当时相对封闭的信息传播条件下,竟然能产生出相像的两极,后来人不能不慨叹历史的大巧合。伟大的事物总有其相似的地方。虽然东方和西方互相隔绝善,但面对永久性的问题时,人类的举动却没有太大的区别。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行动者们做的是类似的事业,思想者们思考的问题也大致相同。

  从王朝寿命上看,汉帝国繁荣了将近4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就辽阔的领土疆域来看,汉帝国也与罗马相似。汉初,帝国主要集中精力恢复国家的力量和巩固王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好战的皇帝汉武帝时期,帝国的疆域大大地向四面八方扩展。南面的部落地区被并吞,最大的扩张发生于西面,中国的探险队穿过中亚,与印度西北部的贵霜帝国建立了联系,从而大大增加了取道丝绸之路的贸易量。

  就人口数量上,汉帝国也可以与罗马帝国相比较。公元1年的人口调查表明,汉帝国有1220万户人家,总人口是5960万人。而奥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时期罗马帝国的人口据估计是,在欧洲有3000至5000万人,在亚洲要稍微少些,在非洲有不到2000万人。(数据来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西方学者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中国和罗马这两个在领土大小、发展水平、国力和成就方面都相近的帝国,除旅行者讲述的故事外,基本上互相不了解。如果中国人与罗马或印度帝国及其先进文明有过接触,他们很可能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不同的更开放的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与中国一样,罗马和孔雀印度都修建了道路、堤防和规划完善的城市,在扩张主义的世界性体系下融合了不同的文化,与自己帝国边境的‘野蛮人’进行斗争。三国之中,汉帝国最大也可能人口最多和最富裕,尽管它的文化发展水平和技术成熟程度也许与古印度和罗马相当。”

  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在武器方面就追上了世界的步伐,到了汉代,武器装备更是领先于世界,中国冶金术令罗马人自愧不如。武器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从攻城类到野战类划分极为详细。随着车战的消失,适用于马战的武器繁盛起来,从骑兵用的槊到步兵的弓弩,无不是针对马战产生的。而且出现了用于迟滞敌人的武器。

  罗马的冶金术虽然逊于汉朝,但罗马军队的武器以沉重著称,这表明罗马军的体力要胜于汉朝的农兵。罗马的威力同样在于野战,不过罗马人是以步兵闻名的,骑兵在罗马军队中的作用似乎只是突袭和追击。罗马的主要武器是剑,远程武器主要是标枪和飞镖。罗马军的主体在共和时代是普通的公民,政府不必提供武器。到了帝国时代,雇佣军是罗马军的主体。罗马拥有大量的常规部队,在早期,费用可以由战败国来补偿,而到了中后期就成为国家的极大负担。不过物有所值,雇佣军的战斗能力比起一般的公民要强许多。

  关于汉朝和罗马有没有可能发生过直接的交锋,墨菲对此持肯定态度,他指出,在中亚塔什干附近的塔拉斯河两岸,汉朝军队击溃了包括一些雇佣军的匈奴联军。根据中国史书记载,这些雇佣军可能是罗马帝国派来的援军,因此中国人也许看到过罗马士兵——用盾牌交搭头上以避箭矢的龟甲形连环盾编队,这可能是中华帝国与罗马帝国惟一一次直接接触。

  由此也引申出另一历史之谜。据说,公元前53年,古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领大军东征安息,在卡莱尔(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围歼,统帅克拉苏阵亡,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克拉苏的长子率领第一军团六千余人突围,以后却神秘地失踪了,成为罗马史上的一桩悬案。

  经过中外学者的研究,这批古罗马人后来在中国西北建立了一个城市——骊靬。有的学者在《汉书·陈汤传》中发现,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四万将士西征匈奴,注意到匈奴单于手下有一支奇特的雇佣军,其独特的阵法、战法带有古罗马军队的特色。这支军队可能就是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河西地区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做“骊靬”的县,修建了骊靬城堡。史学家樊树志在《后汉书》中找到佐证:“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骊靬是汉朝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所谓“取国名为县”,就是用罗马国名为县名。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的后裔,以后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骊靬古城位于今甘肃省永昌县,现在只留下一些遗迹。据考古学家研究,骊靬遗址的古城墙是“重木城”——城墙外加固重木,这种防御方式是古罗马所独有的。当地的村民带有欧洲人的体格特征:个子高大,眼窝深陷,头发呈棕色,皮肤呈深红色。最有意思的是,村民至今保留了古罗马人的斗牛遗风。

  这一骊靬之谜,如果得到证实,可以再现二千年前世界上东西方两个帝国之间的密切关系,再现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对话,让历史的魅力显露得淋漓尽致。和其他学者一样,樊树志认为,要解开这一谜团,历史依据尚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