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楔子




  秦隋二代的国祚不长,秦仅维持15年而亡,而隋也不过39年而终。两国衰亡之速,其间有颇多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在谈论隋朝时往往一句“隋蹈秦辙”作结。

  秦和隋都是典型的“为他人做嫁衣”的过渡型王朝:大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倏忽而崩,之后开始一个新的长寿王朝。它们创立的制度,却都对以后的朝代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郡县制和隋朝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长治久安的两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使得中国古代社会远较西方稳定。郡县制取消了世袭领主,为大一统的庞大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模式,为中央集权创造了条件。统治者手中集中了大量财富和人力,可以进行许多大型工程建设。科举制可以吸收大量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分子,参与到土地的再分配中来。通过国家俸禄,购买土地的方式生产大量新地主,使大量基层人士吸收到地主阶级内部,如唐太宗所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两代君主都喜欢大兴土木。我国最著名的两项大型公共工程——长城、大运河是在秦代和隋代初步完成的。秦隋也因此落下劳民伤财的罪名。秦始皇视人民如草芥,为了应付建造阿房宫,筑骊山陵墓,修长城,筑驰道、御道,疏浚河道等庞大工程,动辄征调数十万人从事一项工程,可说空前。隋炀帝劳役人民,有过之而无不及,开运河,建离宫,营两都,无不征用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而其巡幸江南,仪仗队竟达数百万之众。两代如此严苛地劳役人民,自然引起民怨。

  二朝都以穷兵黩武印证了苏秦的一句话:穷兵者必灭,好战者必亡。始皇雄才大略,拓展疆土,命蒙恬北修长城以防匈奴,又令屠睢南平百越,置象郡等四郡,扩充中国版图,但军民无异被流放于外,遂使人民生叛逆之心。炀帝好大喜功,在位期间,曾三次亲征高丽,可惜无功而还。此外,伐琉球、林邑等,造成国库空虚,民怨沸腾,以致动摇国本。

  崇尚严刑峻法是秦隋的又一共同点。秦代行法制,但用法之苛,杀戮之惨,皆前所未有,如赴刑衍期者斩;一家犯事,比邻连坐;一人犯法,诛及三族。隋之法令,也很严苛,当时有偷粮一斤者死,偷银一文弃市,并且任意杀戮功臣。炀帝时,功臣如贺如弼等,皆被杀,以致众叛亲离,怨声载道。

  秦隋两代的灭亡又都与嗣君不仁有莫大的关系。秦始皇临终时,意欲传位于太子扶苏;但宦官赵高与李斯合谋,矫诏立二世胡亥,杀扶苏,然二世昏庸懦弱,加速秦亡。隋文帝受独孤皇后之怂恿,废太子勇,立次子杨广为储,结果炀帝喜暴政,使国家走向衰亡之途。

  尽管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然而,隋朝之与秦朝,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隋朝灭亡后的富足连盛唐都唏嘘不已。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不懂得顺乎民心,而隋文帝显然努力做到了这一点。始皇虽然暴政,毕竟留给世人更多的是王气十足,而炀帝却在暴政之外,增添了更多的骄奢淫逸,成了不折不扣的亡君。如果说秦朝时子民来不及形成效忠惯性,那么,隋炀帝时就是想效忠都没有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