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




  鸿门宴事件之后,项羽率兵进入咸阳。他原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祖父项燕死在与秦军的战争中。项羽怀着复国雪耻的信念起兵,在沙场上勇猛无敌,天下无人是他的对手。但在战场之外,他的能力却非常有限。他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听不进别人的劝谏,不知道该怎样赢得民心,也不会用理智克制自己的行为。建立新王朝需要的是优秀的建设者,而他却处处扮演着一个毁灭者的角色。在战争中,他坑杀过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士兵,再攻入咸阳后,他又凭着一股复仇的惯性烧了秦朝宫殿,杀了秦王子婴,大肆屠杀抢掠了一番,秦宫的大火燃烧了三月不灭,项羽军队途经的地方到处都是凄惨凋零的景象。

  关中百姓本来已经饱受秦王朝的暴政之苦,如今又受到项羽军队的欺扰,全都对他失望至极。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已经远远落在了刘邦身后。

  战场是项羽的全部世界,他完全没有收兵发展建设的意识。有人看到关中地理形势优越,建议他在关中称霸,他却没有这样的宏图远略,认为关中已经凋零破败,不如率军东归,回到家乡去炫耀他今日的无限风光。别人讽刺他太没出息,他立即就下令烹杀。相比起刘邦的从谏如流,项羽又大大落后了一步。

  后来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又封刘邦为汉王,让他去统领巴蜀和汉中一带。刘邦虽然很不情愿,但也只能率军前往。一路上跋山涉水,思念家乡的将士们纷纷逃亡,直到有一天连萧何都不见了,刘邦顿时有一种穷途末路的凄凉感。但不久萧何就带着一个人回来见刘邦,对他说这是难得的统军人才,有了他就有了赢得天下的希望。这个人是一直未得重用的治粟都尉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从此成为千古佳话。

  有了韩信的加盟,刘邦不久就率军东出,开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这场战争长达四年之久,战争前期刘邦势力薄弱,屡屡失败,但战争并不仅仅是武力因素的对比,刘邦比项羽有更远大的志向,比他更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比他更有政治策略和头脑,于是双方力量的对比就在此后的几年间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公元前202年,项羽的部队终于被刘邦大军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声中,项羽率部杀出重围,最后自刎在乌江岸边。直到这时,他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执拗地认为是天意让自己输给了刘邦,他最后的感叹是: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