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期
出走的二虎
作者:孙 赟
带着高中紧张而有秩序生活的惯性,进校后,我在所教的中一(1)班建立了考勤制度和约束机制,早晚自习紧张有序,学习生活张弛结合,奖勤罚懒?熏严格要求。对于我的新做法,同学们感到新奇有趣,学习劲头很快上升了。由于我的严格要求,我班的学习成绩、纪律状况很快好起来,得到校领导好评?熏因此,我的代课教师就一直任了下去。
我教的班中共47人,差生就有十七八个,他们大多是年龄大、个子高、学着吃力的留级生,加上家务劳动多,他们就更无心学习了。他们差不多都是本村的孩子,我通过家访,做家长工作?熏使他们减轻了繁琐的家务劳动?熏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有一个学习极差又不听话的差生王二虎,总是不见变化。他是街坊顺叔的老儿子,顺叔远在上海铁路上当工人,家中只有顺婶儿领着两个女儿和这个独生子艰难度日,王家就指望这个独生子将来承袭父业延续香火。趁春节顺叔回家探亲之际?熏我把他儿子的情况详细汇报给他。通情达理的顺叔听后心情很沉重,临走叮嘱我说,大侄子啊,我家几辈都没出个文化人,希望就寄托在二虎身上,我把他交给你,希望你把他当亲弟弟对待,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严格要求,我决不护短。只要他能学好,怎样都成。看如今社会,没文化将来当工人都不行。
家访之后,我对王二虎实施加力加压重点突破。谁知这王二虎不同于其他人,任你苦口婆心,尽心尽力,他就是滴水不进。几个月过去了,他不但没长进,反而对我产生了抵触情绪。由于他个子大,许多学生都怕他,他公然煽动一些差生与老师对抗,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不做作业、破坏纪律,中一(1)班树立起来的好名声几乎要葬送在他手里了。年轻气盛的我真是黔驴技穷?熏终于在他旷课15节、迟到早退30多次之后对他大打出手,几十双惊恐的眼睛盯着我这个文弱书生大发雷霆。一阵拳打脚踢之后,王二虎未吭一声气,未掉一滴泪。也许是杀鸡儆猴的作用吧,班上的调皮生从此变得服服贴贴了。王二虎呢?就像霜打的菜叶,没有了以前的狂妄和嚣张。但是过了不久,发现他没来上学,家访之后才知道,他离家出走去了上海!直到十几年后我才见到他。
那年春节,全家都搬到上海的王二虎携儿带女衣锦还乡。我本以为如今的王二虎一定会对我这个严师充满感激的。我们见面时,王二虎说话却躲躲闪闪疲于应付,脸上的笑极不自然,我这才感悟到,十几年前的印象在他心中还没抹去。从他的谈吐中,我了解到王二虎决非笨人,中途辍学逃往上海,当了一名临时工,因不能胜任工作,在父亲要求下又开始上学,几年后,考上了一所铁路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名火车司机?熏并在工作中成绩突出,不断有技术革新。现在他家境富裕?熏生活幸福。提起当年挨打辍学之事,他情绪不自然,闪烁其词,匆匆地让我一颗烟卷儿之后大步离去,那冰冷的隔膜感让我陡然心寒!
难道王二虎现象也属“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吗?诚然,落后的农村现实条件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但薄弱的农村师资及个别教师的不良习气不也是埋没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吗?几年后,学过了《教育学》与《心理学》,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一名教师,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积累及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好方法。不然,误人子弟的现象就不会杜绝。像王二虎,一个本来聪明的孩子,由于我的浅薄粗暴,没抓住问题症结就打骂他,使他中途辍学,离家出走,终身对我记恨在心,这心灵的创伤岂是岁月所能抚平的?
责编:叶万军 插图:刘中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