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期

何妨来点逆向思维

作者:王丽华




   一、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往的教学“繁、难、偏、旧”,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为了挤过那座“独木桥”,“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座右铭。但是,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如何学得好?更别谈创新了。
  学习非要吃“苦”才能取得佳绩吗?回答是肯定的:否也!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包括情感的发展。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样的学习何苦之有?
  学海无涯,应以“乐”为舟!
  
  二、熟能生巧?
  
  有一则故事:说一卖油翁能从一钱孔中倒入油,而没有一滴掉在外面,于是人们悟出“熟能生巧”。
  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但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于是题海战术“独领风骚”。理由便是——熟能生巧。
  “熟”真能生出巧来吗?也许,经过强化的训练,学生是会解题了,但这只是在模仿,学生的创造思维从此被扼杀了。我国学生在奥数比赛中屡屡获奖,然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是极差的。新中国成立了50多年,但没有一人能捧上诺贝尔奖。“熟”并未能生出“巧”来,相反,学生的创造精神却被无情地扼杀了。
  “熟”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熟”会生出笨来,“熟”会生出厌来!
  
  三、跳一跳,摘果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一开始便是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使学生能很顺利地从旧知向新知过渡,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这种铺垫好吗?到底利弊如何衡量?来看一则实例: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复习铺垫: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通分。之后出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题目,问学生:怎么办?由于有前面的复习铺垫,学生马上想到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表面看,似乎在启发学生,实质是对学生的暗示,学生没有真正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的建构的。铺垫越多,跟新知越接近,学生的建构能力就越差。这一跳,太简单,太容易,没有了思维的价值。不妨让学生独自“在树下思考一会儿”,想一想,如何能摘到果子。这样,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些。
  责编:唐河插图:连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