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期
获诺贝尔奖的差生
作者:李鸿君
在获诺贝尔奖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小柴博士向记者们展示了他的大学成绩单。16个科目中拿优的只有2项,而且还是那种只要去上课就可得“优”的实验科目。小柴说:“那时大家一般都有半数以上的科目是优,我恐怕是班上最差的,但我一直相信成绩单并不难保证你的人生。”小柴博士的妻子解释说:“在战后的贫穷年代,他的学费、生活费都要靠打工。念大学时一周才去上一次课。当时那种环境他没法静下心来学习。”小柴博士强调:“虽然我成绩不好,但有自己的强项,学习最重要的是主动性。”
小柴是勉强毕业的学生,所以结婚时老师写来祝词“今天的新郎虽然是东京大学毕业的,但成绩是刚刚及格。不过他的前途多少好像还有点希望。”这份祝词不仅吓坏了岳父岳母,还让亲戚们为他的前途提心吊胆。不过1955年这位差生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还担任了日本东京大学初级粒子国际中心的名誉教授。
小柴昌俊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他高中时代的同学林义郎(日本前大藏大臣)告诉记者:“当时大家同吃同住,他喜欢文学,没有理科的那种氛围。当初他找我支持中微子探测仪建设工程时就表示,这个成功了准能得诺贝尔奖。没想到真的说中了!”
(摘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十辑)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