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5期
商榷
作者:李梦桃
你好!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酷爱读书,喜欢研究和语文有关的一些问题。
贵刊是我一见种情、相见恨晚的一份高品位期刊,凡是上面刊登的文章我都要用心研读,里面的精彩华章让我爱不释手,阅读时那种和贵刊文章作者共同的理想追求所带来的息息相通的共鸣与默契,让贵刊成了我最后的精神家园。
今年第2期《教师博览》上,我欣喜地读到了于漪老师的《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一文。于漪是我十分敬重的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凡遇到她写的文章即便是只言片语我也会用心研读、品味感受一番,总有余香满口、茅塞顿开之感,得到的益处和启发让我受益终身。读过贵刊转载的《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一文,我又一次被于漪老师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和无止境的人格追求深深地打动了。但当我读到“自我挑战”一节时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涉及到国学大师钱钟书的一番见解,原文如下:
其次,要紧扣业务深入学。有时我觉得对某些问题好像是懂了,其实不然,读了一些大学者、大专家的文章才茅塞顿开。钱钟书先生学问博大精深,哪怕讲一个诗句也会使你感到别有洞天。我说苏东坡有一个写牡丹花的诗句“一朵妖红翠欲流”,牡丹是红的,怎么是“翠欲流”呢?这个学贯中西的学问家是这样分析的,他说,诗里用颜色的字好像用兵一样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红是实的、翠是虚的,虚实交映,红绿错综,就造成一种幻觉,这就是文字艺术的功力,文字艺术的巧妙要比造型艺术还要强得多。我读后大为感叹。学问真是如海洋,我体会到教海无涯学为舟。作为基础教育的老师,学问要求不高深,但要求基础扎实广泛,因此,第三要拓开视野广泛学……
这一段文字涉及到对苏东坡“一朵妖红翠欲流”的理解。钱老的分析是富有独创性和启发性的。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个信息:“翠”字作“绿”解。记起旧版高一语文教材第一册《雨中登泰山》一文中有赞美泰山松的一句引文:“吸翠霞而夭矫”,课下注释虽点明了出处,解释了“夭矫”,却没有“翠霞”的释义,而其中的“翠”的释义尤费思量:如作一般意义上的“绿”解,“霞”何以能“翠”呢?
后经多方查阅资料,方知“翠”在文言文中还有“色调鲜明”的意思,如江淹的《空青赋》(见《江文通集二》)中有“翠灿轩室,葱郁台殿”,其中的“翠灿”就解释为“鲜明”(释义见《辞源》)再如:翠旃,解释为“色泽鲜明的曲柄旗”;“翠墨”则解释为“色泽鲜明的墨迹”;“翠蓝”则是“鲜嫩翠亮的蓝色”。(释义均见《辞源》)那么,“翠霞”中的“翠”是不是也可以作“色泽鲜明”讲呢?由此推论,“一朵妖红翠欲流”中的“翠”是否也可以当作“色泽鲜明”讲呢?如果可以这样理解,诗意虽少了钱老所分析的虚实交映,却仍有一种夸张和动感的诗情画意在,也似乎更加通达顺妥一些。
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虽然得到了学生和周围同事的认可,但心里还不踏实。在此写出,希望能够得到贵刊的指导,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如能得到我所敬重的于漪老师的意见,我将万分感激。
读者:山东省苍山一中李梦桃邮编:277700
李老师对知识的强烈的探究精神令人钦佩。对于他的观点如有异议可来信或直接与李老师商榷。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