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6期

全面小康需要人力资本支持

作者:李术峰 张景勇




  “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急需人才……”谈到中国教育的重任,政协委员们无不提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
  中国教育,能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支持?
  
  放眼国际:起点落后100年的追赶
  
  “从世界各国振兴史看,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伴随着人力资本的先行追赶,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叶建农委员说。
  美国追赶英国:1870年到1913年,美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由相当于英国的88.3%提高到91.2%——正是在这43年间,美国经济发展超过英国。
  日本追赶美国:1913年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美国的68.2%,1992年提高至82.4%——从1920年到1992年,日本创造了72年人均GDP提高28倍的世界纪录。
  韩国追赶西欧: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大力发展教育,到1995年中等教育入学率达到90%,大学接近55%——1973年韩国人均GDP相当于西欧国家的24.3%,1992年为57.5%。
  叶建农委员指出,中国人力才资本积累起始时间晚、起点低。中国大规模的人力资本投资正式开始于1950年,比美英等国晚了100年以上,比日本晚80年左右,初始条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949年,中国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80%以上。
  “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到,中国在人力资本积累上的历史进程快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追赶发达国家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模式,率先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追赶,并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叶建农委员强调。
  
  中国城乡:面对巨大“人力资本鸿沟”
  
  “中国现在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处于较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经济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本需求同人力资源开发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人民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同教育发展不全面之间也存在着突出矛盾。”沈士团委员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支持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
  利用全国历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教育年限表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教育鸿沟和人力资本鸿沟。1982年农村劳动力(1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01年,仅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而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3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到2000年,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而同期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0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
  “从2001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分析可以发现,增长模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即由同时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型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型。”沈士团分析。1978年到1995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低于劳动力质量提高的贡献;但到20世纪末,这种情况发生重大转变,人才资本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而劳动力数量增长率显著下降,由1978至1995年的2.4%急剧下降到1.0%。而且,未来20年,劳动力增长率还将继续下降。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势头依旧强劲,并且成为劳动力贡献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对人力资本积累提出了巨大需求。如何解决农村人力的素质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扫清的障碍。
  
  着眼未来:在人力资源上再造一个中国
  
  “中国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核心是解决中国农民在人力资本上脱贫问题,把农民由人力资本贫困者转变为人力资本‘小康者’。”任玉岭委员指出,这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未来20年,随着制约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制度性障碍消除,以及最终完成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会产生一个迅速追赶的过程。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会推进到55%左右。相应地,到2020年将有2亿多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
  “农村人口以及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本存量上同城镇居民和城市就业者的巨大落差,使中国人力资本开发有着巨大空间。”王翔委员从危机中看到了希望,“如果到2020年,2亿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达到城镇人口的同等教育水平并实现就业的话,这将使中国有效利用的人力资源数量增加一倍。也就是说,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使之转移到城镇并实现就业,就等于在人力资源上再造一个中国。”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王生洪委员大力呼吁,要从眼下的5年扎扎实实做起,把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继续在中央一级财政中实现教育经费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尽快制订并实施新一轮——2003至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据新华社2003年3月12日电)
  责编:子丑插图:陈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