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8期
班委会:大事孩子们作主
作者:孔维国
“差班”
2000年8月下旬,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对于郑州市永安街小学校长张卫东来说,最大的难题是让谁来担任三(2)班的班主任。
再过几天,三(2)班的55名学生就要升到四年级了。此前的3年时间里,三(2)班先后经历了5任班主任,结果班里的纪律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到了非常混乱的地步,不少任课老师一到这个班上课就头疼。在学校里,三(2)班成了“差班”的代名词,班里的一些“刺儿头”成了校长办公室的常客。
最后,“烫手山芋”交给了刚刚调来的年轻教师郭磊。郭磊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大学,此前在一所乡下的中学教了两年历史。郭老师年仅22岁,没有当过班主任,不少人都觉得把一个“差班”交给他是有很大风险的。而张校长恰恰认为,一位没有多少“经验”的年轻教师反而可以少些既定的条条框框,带来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方法。
9月,郭磊走马上任,成了四(2)班的班主任。第一次走进教室,迎接他的是一片乱哄哄的场面:55套桌椅有20多套缺胳膊少腿;不少同学东倒西歪,没有一点坐姿可言;他在台上讲话时,台下许多同学交头接耳,开起了
“小会”。
郭磊的第一个念头是“严”。第二天,他到班里宣读了自己连夜制定的“班级守则”,守则的规定非常具体,非常严厉。
“班级守则”仅仅运行了一周即告夭折,因为“触网”的学生太多了,以至于“法不责众”,相关处罚难以落实。而且,一些班干部直接找到他,陈说“守则”的种种不合理,并提出:班级守则是让同学们遵守的,为什么不能多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一句话提醒了郭磊。是啊,应该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想些什么。于是,他深入学生中间,用了整整1个月的时间进行“摸底”。然后,他让全班同学投票,选举产生了新的班干部。
郭磊发现,这个班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糟糕。比如班里的同学大部分家庭条件较差,其中父母下岗的就占了1/3,单亲家庭占1/5,但这些孩子普遍能吃苦,独立性强。他觉得,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将身上的闪光点放大并释放出来。
一次班会上,郭磊问全班同学:“你们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吗?”结果,每一位学生都低着头,他连问三遍都无人应答。而在校运动会上,孩子们却表现出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的情绪随着本班选手的胜负而起落。由此他感觉到,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自尊和荣誉,但几年来“差班”的包袱和阴影已经让他们失去了信心,自信和荣誉离他们越来越远。
“自治”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找回自信?郭磊的想法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感、荣誉感,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渐渐地,郭磊的思路越来越明确:让学生“掌权”,用自己的方法管理自己!
先从“个案”开始。班里一位男生,因为特别不守纪律而被称为“全校最差的学生”。郭磊问他:“如果让你担任纪律委员,你能不能管好全班的纪律?”他说:“能!”郭磊说:“那好吧,我把全班的纪律就交给你了,你用你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去管!”
小家伙“做官”很下力气,但有时自己还是容易犯老毛病。一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服,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管别人?郭磊请同学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并趁机给大家讲解“以身作则”的道理。后来,这名学生不仅“做官”有声有色,而且自身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个案”的成功坚定了郭磊“放权”的决心。2001年2月,四年级下学期一开始,他就开始了“放权”的第一步:一般情况下,他不再直接对全班同学说“怎么办”,而是引导十几名班干部去“发号施令”。
事实上,此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放权”,因为班干部仍然在郭磊的直接控制之下。郭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了一个学生自治的口子”。
五年级上学期,郭磊开始“半放权”,班里的不少工作他不再插手,而是直接由班委会负责。在许多事情上,班委会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之后,可以自行作出决定。
到了五年级下学期,郭磊近乎“全部放权”。就是在这一学期,班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学生自治”。班级管理机构的设置、班级公约的制定和执行、各种日常班级工作的开展,甚至包括对犯了错误的同学如何处理等等,全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郭磊惟一的权力是,每学期拥有5次“否决权”,即对班委会的决议可以直接进行否决。
当一切交给学生之后,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制造了超乎郭磊想像的“杰作”。经全班同学选举,一个17人的班委会产生了,下设“机构”分为:班级管理委员会、新闻局、财务局、卫生局、小红十字会、图书馆。班委会成员每学期一选,连任不得超过两个学期。
根据《班级公约》,班委会的决议草案如有2/3以上的班委委员或者全班半数以上的同学反对,则不予通过;既定决议在执行过程中如有2/3以上的班委委员或者全班半数以上的同学反对,则终止执行。
同时,班里还成立了“议会”,主要职能是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并向班委会反映。如有半数以上的议员对现任班委会表示反对,则班委会自行解散。
成果
“学生自治”带来的是让人惊喜的变化,六(2)班纪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曾经让老师头疼的“差班”一次又一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如今已是“全校最优秀的班”;2002年,六(2)班荣获“郑州市文明班级”的称号;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明班级。
更重要的是班上同学精神面貌的改变,六(2)班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多种活动的中坚力量。在校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中,六(2)班的学生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灰头土脸的了,声音最大的是他们,成绩最好的也是他们。
2003年3月21日,记者走进永安街小学。在六(2)班教室,记者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浓厚的学习气氛以及一张张纯真而自信的脸庞。接受采访的几位同学一点都不怯场,个个表达流畅。
班委会“委员长”芦陈晨向记者出示了一枚两寸见方的玉石印章,上刻“班级管理委员会印”8个大字。她说,这枚印章代表的是全班同学的意志,每位同学都要听它的,连班主任郭老师也不例外。
郭磊确实领教过印章的厉害。根据《班级公约》,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何一位同学,都有可能被“处分”。2002年国庆节刚过,一则“处罚决定”贴到了教室外的走廊里:“由于从开学至今各方面工作一直松懈,使班级各方面成绩下降……班主任郭磊,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没有把一个班级管理好。经过班级管理委员会决定,给予郭磊记大过处分。”落款除了班级管理委员会成员的签名,就是那枚红色的“班级管理委员会”大印了。
受了“处分”之后,郭磊赶忙进行自我批评,并请全班同学“挑刺”。
“议会”主席张艳艳告诉记者,去年“十·一”长假之后,许多同学在课堂上萎靡不振,经了解是因为假期里沉溺于电脑游戏所致。经“议会”提议,班委会决定,所有的同学都把光盘暂交班里封存,待放寒假时返还。后来同学们总共交来2873张光盘,其中有位同学一人就交了近200张。
财务局局长纵媛掌握着班里的“小金库”。她介绍说,同学们靠卖废品攒了一些钱,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如果有支出,先由她报“预算”,然后必须有全班半数以上的同学赞成。目前,“小金库”已经为班里添置了暖水瓶、茶盘以及书架等物品。“还剩200多块钱呢!”纵媛高兴地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