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只要不被发现就行”

作者:翟运胜




  【一则幽默】 一位中国留学生交了一个美国女朋友,一天他们徒步外出游玩,前面十字路口亮起了红灯,这时路上的车辆稀少,也没有交警。这位留学生快步穿过十字路口,并冲他的美国女朋友喊:“现在没有交警,快点过来!”他的女朋友没有过,而是待绿灯亮起,才通过十字路口。
  几天后,这位留学生的女朋友向他提出分手,理由是认为他不可靠,因为没有交警看着就连基本的交通规则都不遵守的人怎能信得过?
  这位留学生回国后,又交了一位中国女朋友。一天他们又徒步外出游玩,前面十字路口亮起了红灯,这时路上也只有稀少的几辆车,且没有交警。这一次,留学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闯红灯,而他的女朋友却快步穿过路口,并向他招手。他没有过去,而是待绿灯亮起才穿过十字路口。
  几天后,这位留学生的中国女朋友也向他提出了分手的要求,现由是认为他太迂腐,没有交警看着就连闯红灯都不敢的人以后有什么出息?
  【一个案例】校园里有一块花坪,总有些学生到里面去踩踏,校长在开会时这样说:“如果被我发现是哪个班的学生踩的,我就要扣哪个班的分!”老师对班里的学生说:“大家不许到花坪里玩,如果让校长或是我发现,扣了咱们班的分,我就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命令发布后,最初几天很有成效,但很快又有一些学生闯进花坪里玩耍,把花儿踩死一大片。
  幽默故事中的那位留学生两度遭遇尴尬,形象地反映出两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差距,同时也揭示出在我们这个国度里,这样一种理念“深入人心”:做错事(坏事),只要不被发现就行。其实目前在一些学校里,我们的老师也在无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理念,像案例中我们校长与老师采用的那种简单生硬的方法,通过惩戒一些学生,短时间内确实会有成效,但这样命令与惩戒的方法,却在无形中隐含着这样一句潜台词:“到花坪里去玩,只要不被发现就行!”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只要不被发现就行!”的侥幸心理。我就亲耳听见受惩戒的学生被其他学生嘲笑:“倒霉蛋,谁叫你眼睛不好使,看不见老师在那边看着吗!”这就难怪学校虽然三令五申,花坪里却仍然可见凌乱的足迹。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困惑:一些平时表现很好的的学生却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小A是我教过一个学生,他乐于助人,学习努力,热心为集体做事,但有一次,我却偶然发现班级里学生丢失的物品竟都是他偷拿的,他的家庭条件很好,其实根本不缺这些东西。我找他谈话,他说:“我想不会被发现。”
  “只要不被发现就行”成为了一些学生明知故犯的主要原因,成为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行动指南。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德育方法的简单、肤浅、粗暴所致。我们过多地把眼光停留在对学生的监督与惩戒上,很少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心弦,很少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没有使行为规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没有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行动需要,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些,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缺失。
  对待学生踩踏花坪这件事,我们应首先想一想这块花坪放在这个地方是否合适,是不是妨碍了学生们的课间活动?如果排除了这个因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人文化的标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到那一朵朵花儿就是一个个小生灵,怎忍心去夺取他们的生命!相信学生有了怜惜花儿的情愫,也就不会再去践踏它们的,至少是大多数的学生不会去做。
  学生只有从内心悦服、认同行为规范,不把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作为取悦老师与家长的功利行为,没有“只要不被发现就行”的侥幸心理,才能真正地把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才能避免成为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危险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社会公德的人。
  责编:唐河插图:代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