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0期

透视小学“校园欺负”现象

作者:潘月俊




  前不久,南京市某学生莫名其妙地在学校附近遭到一些同龄人的殴打,至今仍躺在医院里。不少媒体在对受害者寄予深切同情之余,对校园安全发出质疑。6月23日,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在中小学心理教育网上对秦淮、玄武、白下、鼓楼、六合、浦口等区实验小学的747名学生进行了网络调查,揭开了校园欺负面纱。
  
  51.0%的学生受到过同学的欺负
  
  欺负是指有意地造成接受者身体的或心理的伤害,它通常采取打、骂、勒索钱物等方式,也包括给别人起不雅的外号和团体排斥等。在国外,校园欺负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社会公众、教育行政机构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而国内相关的调查研究则很少。
  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的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安全性不容乐观。51.0%的学生坦言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其中,几乎每天都有的占13.1%,一周一次左右的占18.3%,一月一次左右的占8.6%,一学期一次左右的占11.0%。
  孩子们受到欺负的形式也很多,有22.6%的同学被辱骂,14.3%的同学被别人取外号,13.1%的同学被打,3.2%的同学被强迫帮别人做事,1.9%的同学被别人抢去钱物,还有一些同学受到被人排斥、被强迫做些坏事等其他形式的欺负。被欺负的地点,48.1%是在教室,10.3%在校园角落,1.9%的同学是在游乐场所,还有9.8%的同学是在校外路上受到欺负等等。经常欺负他们的主要是本班同学,达67.5%,另外有19.3%的同学受到过高年级学生的欺负,有13.2%的同学受到过校外人员的欺负。孩子们发现,在自己的班上,有些人已经成为受欺负的固定对象。32.4%的同学看到班上有一两个同学经常会被欺负,35.1%的同学认为班上有三四个同学经常会被欺负,32.5%的同学觉得经常受欺负的人数还要更多。
  
  39.4%的同学受到欺负时忍让退缩
  
  调查中发现,当受到别人的欺负时,39.4%的同学只是忍让一下算了;21.4%的同学只是想办法离开;20.7%的同学会采用对打、对骂等形式进行反抗;只有7.0%的同学会向周围的人求助。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孩子说,对方人高马大,自己惹不起;有的孩子说,对方人多势众,我怕吃更大的亏;有的孩子说,不知怎的,我一见到他们就慌了;有的孩子说,同学们也不敢帮我,只好认倒霉吧……
  那么,看到自己的同伴受欺负,孩子们会怎么做呢?只有37.2%的孩子会和受欺负者一道想办法应对;26.0%的同学见到这种情况后往往是悄悄溜走,当作没有看见;23.3%的同学会帮助受欺负者向他人求助;13.5%的同学只会帮受欺负者求情。
  确实,同样是孩子,指望同学来解决受欺负的问题往往是不可行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缺少如何应对欺负之类情境的内容,孩子们在遇到事情时当然手足无措了。不过,忍让退缩就能减少欺负吗?不能。对于欺负者来说,对方越忍让,越显得软弱无能,越喜欢把他作为下一次欺负的对象。
  
  30%的同学觉得向师长求助无用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和教师在维护孩子权益方面应该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可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1.1%的同学愿意把受欺负的事情向老师汇报,34.0%的同学不愿意向老师讲。
  这固然有学生顾及到自己自尊而刻意隐瞒的因素,但有没有教师因素呢?同学们说,当知道有同学受欺负后,11.6%的教师会批评受欺负者,说他会惹事;62.8%的教师会找欺负者,教育他;25.6%的教师会教他们一些方法,应对欺负。受了欺负还被教师批评,学生肯定不想说了;就算是教师帮他们找欺负者进行教育,可是,那些欺负者受教育后,往往会加以报复,这反而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烦恼。他们又怎么敢让教师去教育那些人呢?至于教的方法,真正实用的又有几条?难怪31.3%的同学说向老师求助是没有用的。
  那么家长呢?同学们希望家长出面帮助他们吗?只有41.4%的孩子愿意把受欺负的事向家长汇报,43.4%的同学不愿意。因为12.6%的家长知道孩子受欺负后,会训斥孩子,说他们没本事;40.2%的家长虽然会找欺负孩子的人,教育他,但也常常不会有多大效果;29.7%的家长会教孩子一些方法,让他们学会对待欺负;甚至还有17.5%的家长会经常陪孩子上学,给他们壮胆子,这也同样让孩子感到家长也很难帮助自己。因此,29.2%的同学说,受欺负后,向家长求助也是无用的。他们只能默默地忍受。
  
  29.6%的同学欺负过别人
  
  在校园里充当欺负者的人到底有哪些呢?他们为什么会欺负别人呢?调查发现,几乎每个班级中都有欺负者。32.4%的同学反映班上有一两位同学经常欺负别人,40.4%觉得有三四位,更有甚者,27.2%的同学说爱欺负人的人还更多。
  欺负人的人往往个子较高、发育较早,常常结伴而行。由于网络调查的隐蔽性较高,同学们在接受调查时也毫不讳言。有29.6%的同学承认自己欺负过别人。其中,几乎每天都会欺负人的占6.2%,一周一次左右的占9.1%,一月一次左右的占5.5%,一学期一次的占8.8%。这里面,男同学的比例高于女同学近10个百分点。
  欺负别人的原因各不相同。有23.7%的同学是觉得对方不好才去欺负他的,他们之间往往由一些矛盾引起,孩子们不觉得这是在欺负他人,普遍认为自己有理;6.7%的同学觉得好玩、有趣才会这样做,他们在看到被欺负者懦弱、尴尬、伤心的样子时往往会感到很得意;4.0%的同学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很厉害,通过欺负他人来显示自己的力量,以获得地位;2.7%的同学是因为外人请帮忙才欺负别人的,他们有一种所谓的“哥们义气”;2.0%的同学是因为想让对方帮自己做些事,获得些好处等等。不难看出,同伴欺负并不是简单地由同学交往中的矛盾引起的,有不少欺负里面含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如果不立刻对欺负者加以教育引导,这些孩子很容易走入歧途。
  综上所述,校园欺负问题已经存在。作为教育者,不应隐瞒,而应正视现象,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家庭的力量,为学生创设一个文明、团结、安全的成长空间。
  (徐厚裕荐自2003年6月25日《服务导报》)
  责编:龚凉冰插图: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