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0期
教育原来有悔
作者:陈丽敏
有过应付。匆匆忙忙地拿起课本,匆匆忙忙地打个腹稿,匆匆忙忙地走进教室应付45分钟,并理直气壮地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被别的工作拖累了才这样的。反思了就有悔,我无权这样匆匆忙忙地对待学生,不经意间,或许辜负了他们真诚的等待,这是一种不平等。
有过虚伪。开学一个月后,学校要召开高一学生家长会了,这是高一新生家长的第一次会议,学校很重视,校长在会前还提醒我们:“开学这么多天了,对学生的情况应比较了解了,要让家长们觉得把孩子放在学校能得到老师的悉心照料,是放心的。”我听了不以为然,我觉得我对学生的情况是熟悉的、了解的。待到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时,家长们围了上来,我则居高临下地一会儿与这个说说,一会儿与那个聊聊,我还使了点小聪明,对学生A的家长说:“昨天是他的生日吧?同学送他礼物了呢!”学生A的家长顿时欣喜万分,感叹:“老师真关心同学,连生日都关注。”我暗地里得意洋洋,其实我是在前天和同学们一起远足时偶尔听到的,哪里主动去关心了?学生B的家长走了过来,我除了谈B学习我所教学科的情况,还跟她说了B喜欢打篮球。同样,不出所料,回应的是家长满意而欣喜的神情。其实,学生B长得高高大大,是班里的体育委员,知道他喜欢打篮球不是主动关心的结果,而是班里众所周知的,只不过我不是班主任,所以说这番话才会让家长有所感动。正当我为自己的小聪明得意时,一位家长走进门来,一眼望见我,便说:“你一定是教语文的吧?我家孩子跟我说起过你长什么样呢!”接着,这位家长还说了关于我和我上课时的一些细节,那么真实,那么细致,那是学生把她的观察告诉了她的妈妈。顿时,我觉得我的脸有些发烫,和学生相比,我汗颜,我曾用心去观察过学生吗?我曾用心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吗?我只不过被动地接受信息,却还要虚伪地反馈给家长,装模作样地显示我“关注”的成果。反思了就有悔,我无权这样不公平地与学生交往,不经意间,或许辜负了他们真挚的友情,这是一种不平等。
有错失心灵的交汇。我要求同学们写周记,本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但正是在同学们的一篇篇周记中,我触摸到了同学细腻、敏感而丰富的心灵,老师真的应该好好爱护这一颗颗纯真美好的心啊!记得刚开学时,师生之间还很不熟悉,一位男同学却在周记中记叙了他的无法克制的初恋情结。我在他的周记中感到了他的情不自禁和不知所措。当我想合拢本子看看这位同学的姓名时,却意外地发现他把封面上的姓名涂抹掉了。其实,要找出这位同学并不难,但此时的我更为同学的无奈无助而焦虑,更为同学的信任而感动,尽管他的信任是试探性的(因为他涂了姓名),我于是在他的这篇周记后认真地写上了一段自己的感想,并建议他转移注意力,比如扩大交友范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等等。紧接着的下一篇周记,这位同学重又写上了姓名,并感谢了我列举的好方法,在这篇周记后,我写下了“谢谢”两字。我想,同学的心中也会永远藏着感谢。这不是一件“有悔”的案例,但今日反思就有悔,悔在“感谢”之后再也没有了彼此心灵的交汇,难道同学从此就没有困惑、没有烦恼了吗?我可曾主动地利用学科的优势试图去走进学生的心灵呢?我可曾主动地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呢?我只是坐在办公桌前,被动地等待,这样的交流、了解方式是多么不平等啊!其实,只要用心拨动学生细腻而敏感的心弦,这心弦就一定会奏出动听的乐曲。
有失信的可能。一学生在这次周记中附言说,月底将举行班际的篮球比赛,希望我届时到场为他们加油助威。我当即带着点点感动而留言答应了,可我到时会因其他工作的耽搁而食言吗?如今是反思了,才有预先的担心,但以前不经意的,可曾有过有意无意的失信呢?不经意间,或许辜负了他们久久的企盼,这是一种不平等。
原来我有悔。我有悔是因为我想像小曼那样,做一名为学生而工作的教师!
(作者地址:江苏吴江高级中学)
责编:叶万军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