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1期

拿什么献给你,我的孩子

作者:何玉平 张 琳 潘月俊




  我们常常想到一首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大知道的歌——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朵总能让我们想起孩子们的笑脸。然而,父母和老师,孩子最可亲近的人,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快乐,又为什么不快乐吗?你知道他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孩子烦恼什么
  
  提到小学时光,人们总会想到“无忧无虑”、“活泼快乐”等词语。的确,在众多成人看来,这应该是人生中最轻松、最愉快的一个阶段。但孩子们自己感觉如何呢?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一千二百余名三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感到自己过得很快乐或比较快乐的学生仅占66.6%;感到自己不太快乐或很不快乐的学生占33.4%,约三分之一的小学生过得不快乐。
  那么,孩子们一般有哪些烦恼呢?在进行了深入了解后,他们发现有57.7%的小学生有烦恼的事情。其中,33%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烦恼,14%是关于同伴交往中的烦恼,4%是亲子交往方面的烦恼,1.5%是关于自我意识方面的烦恼,如“我觉得自己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很多人都说我现在长得没有以前好看了”等等。
  当问及你认为自己不快乐主要是谁的原因时,除了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外,21.3%的学生选择了家长,10.5%的学生选择了老师。
  
  新闻调查——关于学习压力
  
  在孩子成长的烦恼中,学习方面的困扰是最多的。有的孩子担心考试成绩不好,有的觉得自己退步了。在那些经常有失败感受的学生中,有学习失败感受的学生最多,占28.6%。他们纷纷感慨自己的成绩老是提不高,纷纷抱怨自己进不了前十名。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学习压力尤其重。调查显示,36.8%的学生作业时间在一小时左右,33.9%的学生作业时间在两小时左右,20.1%的学生作业时间在三小时左右,有9.2%的学生作业时间竟达四小时左右。这些作业主要是谁布置的呢?学校教师占48.9%,不足一半;校外辅导教师占20.3%;家长占18.3%;孩子们自加压力的占12.5%。大量的学习挤占了孩子们的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晚上九点左右睡觉的孩子约占29.2%,十点左右睡觉的占52.9%,十一点左右睡觉的也有15.4%,仅有2.5%的学生在八点左右睡觉。
  专家评点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减负的话题
  已经喊了好多年,然而却一直停留在喊的阶段,一旦触及到某个孩子,某个学生,没有哪个家长或老师敢真正让孩子轻松起来。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是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设计好的理想之路。而孩子也在这种压力之下,不自觉地把学习和自己的喜怒哀乐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主要责任固然是学习,可这样紧密的联系既让人欣慰又令人不安。毕竟,在目前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下,每个孩子都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屡次感到学习的失败,他们会怎么样?快乐是否只是成功者的专利?
  孩子需要什么
  
  新闻调查——关于父母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无论是严厉还是和蔼,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真挚无私的。然而,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调查发现,只有67.2%的孩子觉得回家玩得很开心或比较开心,30.6%的孩子觉得不太开心或很不开心。66%的孩子认为父母容易亲近,34%的孩子认为父母不容易亲近。有的说是因为父母工作忙难得有时间和他们一起交流,有的则因为父母要求太严格,对父母敬畏有加,还有的是因为父母之间的矛盾导致无法和他们亲近。孩子和父母交流的话题是什么呢?调查发现,有78.3%的孩子能经常和父母谈学习情况,但只有35.2%的孩子和父母谈自己好朋友的情况。我们知道,同伴之间的交往感受是孩子内心的秘密,如果他肯与你分享,说明他觉得你可以信赖,如果他不愿意,则说明他对你还存有戒心,担心你过多干涉或指责。在对一年内各月的亲子关系进行调查后,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和父母的亲疏程度竟呈现出一个有规律的波动。其中元月份的情况最糟,超过l/5的孩子觉得父母不太容易亲近,其次是3月、6月和11月,而12月的情况就相对较好。为什么呢?这与学习进程有关。每逢3月、11月是期中考试的时间,而元月、6月则是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到此时,家长总是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习题,严格监督他们的学习,甚至请家教,不让他们有一点玩的时间。这样的“高压”之下,孩子们怎能不发出一点怨声。在对孩子愿望的调查中,35.5%的孩子希望父母身体健康,19.1%希望父母和睦,27%希望父母多听听自己的意见,22.8%的孩子希望父母对自己少批评多鼓励,不要把自己和别人比。10.2%的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做游戏。
  专家评点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我们常常听到、感受到的一句话。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恨不能奉献出一切。然而,可悲的是,爱的两端却不能平衡。孩子甚至体会不到你的心情,你苦心孤诣为孩子设计的一切,他不领情,还觉得你不能亲近。关于家教的话题说得太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点家长们是否想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哈佛高才生,成功的路千差万别,为什么要用别人成功的模式硬套在你孩子的身上呢?他快乐吗?这才是你不应该忽视的问题。你有多久没和孩子好好地聊天了?你有多久没和他一起游戏、散步了?你有多久没静下心来听他的倾诉了?
  
  新闻调查——关于友谊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同伴交往是儿童理所当然的“事业”之一,在交往中,孩子可以娱乐、学习、表现自我和获得各种经验。调查发现,87.8%的孩子觉得和朋友在一起相处很快乐或比较快乐。在列举最高兴的事中,同伴交往被列举的频率最高。有57.8%的孩子朋友很多,只有4.6%的孩子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孩子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孤傲、内向、自卑等,而主动和别人交朋友的孩子给人的印象则是合群、活泼、自信等。24.6%的孩子希望朋友能分享快乐,16.9%的孩子则希望朋友能帮自己解除烦恼,还有19.3%的孩子希望朋友能为自己保守秘密。有了心里话选择跟朋友说的也占到绝大多数。
  专家评点一位母亲曾这样抱怨,她经常苦口婆心地跟儿子说半天,儿子却当耳旁风,而他同学的一句话却让他马上就改变意见,小到选择衣服、鞋子、书包,大到理想、职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父母常常忍不住要干涉,这也是很自然的。但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朋友是孩子的快乐使者,没有朋友的孩子是孤独的,是可怜的。对儿童来说,狭隘的禁锢的死气沉沉的生活将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因为它不仅没有为孩子的童年时光留下可供采撷的快乐记忆,更糟糕的是,它无法为孩子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足以依赖的经验背景。因此,父母和老师不应阻拦,而应该帮孩子找朋友,教他们交朋友的技巧,让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享受到快乐和成功。
  
  新闻调查——关于老师
  
  虽然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自己很喜欢孩子,然而调查中,仍有近半数的孩子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觉得老师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学生仅占57.6%。有的孩子甚至很怕老师,尤其是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强烈反差?
  专家评点有位家长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显得非常开心,蹦蹦跳跳还唱着歌。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很喜欢我。又问,怎么喜欢你呢?她说,今天早上老师摸摸我的头发说,你的裙子真漂亮!原来是这样!老师也许只是一个无心的亲昵举动,却给孩子传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也许是老师怎么也想不到的。
  然而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有一句流行歌词——爱,就要大声说出来。老师对学生的爱也要表现出来啊!你注意到孩子今天的变化了吗?他这次成绩进步了你表扬他了吗?他这堂课没有跟周围的小朋友说话,你看到了吗?他有点发烧,你摸摸他的额头了吗?一位老师曾经这样告诉我,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字要写端正,不和小朋友打架,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啊,难道还要特别表扬吗?也许正是老师太吝惜表扬,太不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才有那么多的孩子觉得“老师不喜欢我”。在“你希望老师什么样”的调查中,30.1%的孩子希望老师更幽默一点,18.4%的孩子希望老师多听听同学的意见,10.4%的孩子希望老师经常和同学聊天。看来严师出高徒固然不错,但也只有亲和力强的老师才更受孩子的欢迎。而当孩子知道老师其实很喜欢他的时候,他才会很快乐。
  (孟粉红摘自2003年6月2日《扬子晚报》)
  ■责编:龚凉冰插图: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