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感动的理由

作者:傅国涌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能读到这样的人文读本,我的人生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样子。可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除了教科书,我所能接触到的最多只是些古典小说之类。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书会内化为他的生命本身,影响他的整整一生,特别是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更是越早越好,等到长大了要想再补课,就有些晚了。
  放在我面前的这套书没有传授给我什么高深莫测的知识,不需要背诵,也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在考试之外,人生还有更多丰富的内涵。我担忧的是,在网络、电子游戏、沉重的课业负担夹缝中,现在的中学生朋友还有多少阅读的时间。对一个文明人而言,阅读是其它行为永远无法取代的,设想一下,人类假如没有莎士比亚、歌德,没有《红楼梦》、鲁迅,又会是什么样一种状态。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报道“期待被名著感动100次”,提出了“什么在困扰中学生的阅读”这样一个问题。一位中学特级教师说,文字阅读是“独有的一种情感体验”。阅读名著,并被名著里的精神所感动,有的人只感动过一次,有的人被感动过100次,后者的精神世界肯定要比前者更丰富也更成熟。
  在我看来,《中学人文读本》属于那种能让人感动100次的读物。感动的理由或许每个人会有不同,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开阔眼界和以往林林总总的语文课外书不同,这套书的着眼点是普及文明常识,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小到人与花鸟虫鱼的关系,大到灾难与和平,视野所及,从生命到宇宙,足以给人提供无限的想像空间,一次次产生全新的联想。
  启迪思想爱因斯坦、特里莎修女、哈维尔、昂山素季……这些人类最优秀的大脑或者最美好的心灵,他们的故事、人格无不感人肺腑。阅读他们的文字和有关他们的文字,在净化灵魂的同时,也足以启发你的思考,给你的思想插上翅膀。
  体察人性从父母到朋友,从学校到社会,一个人在成长路上,最需要的是人性的阳光,只有人性深处的力量才能战胜心灵内部和外部的黑暗。
  关怀自然热爱自然其实就是热爱生命本身,人类干过无数蠢事,走过无数的弯路,其中影响最远、对自己伤害最大的事之一就是对自然的破坏、掠夺。
  我所列举的这些生硬的理由是不是能成为感动你的理由,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走近《中学人文读本》,你就走近了一个浩瀚的精神世界。或许你被感动的理由完全和我不同,但精神的快乐是一致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吃喝玩乐,毕竟还有另外一些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一个在职业中学任教的朋友到家里来,我向他推荐了这套书,请他带几套书给学生看看。几天以后,他告诉我,有不少同学喜欢这套书。既然有中学生朋友和我一样喜欢这套书,一样被感动过,这就够了,哪怕我们的理由截然不同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