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一次未能完成的“埃及之旅”

作者:于 刚




  河南郑州六十六中的四名学生因害怕考试成绩不好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骂,结伴离家出走,在外漂泊闯荡四天。虽然孩子们最终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学校,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现在的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承受能力?安全教育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孩子的“异想天开”是不是应该保护?
  
  害怕考试,想出去避避
  
  爸、妈:
  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生活也可以自理了,但是还有些不足。上学对我来说也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你们也不要再骗自己,明知我跟(根)本考不上还让我上学。我觉得在(再)这样下去也没有什么出路,所以想出去闯一闯。你们不用为我担心,因为我和我的3个兄弟会互相照顾的。你们放心,如果有成功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回来好好孝敬你们二老。再见,多多保重,也请求你们不要找我。
  杨杨
  2004年4月8日
  4月9日这天,是郑州六十六中期中考试的日子。
  4月8日晚,该校二(6)班学生杨杨给父母写下这样一张字条。第二天早晨7点多,他和同班同学宋歌、王学哲、卢铭,一起骑上自行车离家出走。在随身行李中,他们带了指南针、野外生存手册、常用药品、风油精、衣服、日记本等和100元钱。临走前几天,宋歌不露声色地向爸爸请教了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几个孩子还一起仔细研究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出走的原因,事后宋歌对笔者说,是害怕期中考试考不好被父母责骂,“想出去避避”。
  宋歌说,按照他们事先设计的“出走路线图”,是先到黄河边,然后顺着黄河找到与京杭大运河交叉口,再沿着运河到浙江宁波,在宁波造一条大船,驾船出海,远渡重洋,一直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据宋歌说,杨杨给父母的字条中所说的“成功”,就是想在埃及的金字塔中找到珠宝。
  
  孩子出走,大人一片惊惶
  
  4月9日上午,发现宋歌、王学哲、卢铭、杨杨四人没有到校参加考试,二(6)班班主任祖朝林老师往四个学生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杨杨父母这才发现了孩子留下的字条。四个孩子突然离家出走,让大人们陷入了一片惊惶,他们到中原区秦岭路派出所报了案。
  10日、11日,祖朝林和八位家长一直在郑州附近寻找四个孩子。祖朝林去了二七区侯寨乡、沟赵乡,那儿的私营砖窑厂很多,新闻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些砖窑厂非法雇佣童工的消息;有的家长则去了中原区须水镇、邙山黄河游览区,因为四个孩子出走时有人带了鱼钩。但是,两天的奔波没有任何收获。
  12日下午2点,校长张浩江接到邙山区黄河派出所一位民警的电话,得到宋歌等人在黄河岸边的消息。下午5点多,四个孩子被家长和老师接回郑州。
  
  有惊无险,结束四天闯荡
  
  四个人100元钱,如何到达埃及?宋歌说,他们准备一路上靠打工、在河中钓鱼挣钱养活自己。
  4月9日上午,他们来到距郑州市区约40公里的邙山区黄河南岸,把随身带来的鱼钩和鱼饵投进了滚滚的黄河水中。后来发现,水中的鱼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容易上钩,大半天的时间里,他们没有钓到一条鱼。当地渔民问起,他们只说是学校考试完了,出来体验生活,搞社会实践。
  当晚,一位好心的渔民让四个孩子睡在了自己的渔船上。宋歌说,那天晚上下了雨,天变得很冷,黄河水又很大。他们四人挤在渔船上的一条被子下面,既害怕渔船被河水冲走,又担心受到坏人的伤害。于是,四人轮流在岸边“放哨”,困了,就在太阳穴上抹一点风油精。那一夜,他们谁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凌晨3点,他们就起床捉甲鱼。个头高、胆子大的宋歌腰里系上绳子,在岸边不远的河水中来回摸索,王学哲等三人则紧紧拉着绳子的另一端,防止宋歌被河水冲走。“最深的地方,水都没到我的胸口了。”宋歌事后的讲述,仍然让他的父母和老师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捉了两只个头挺大的甲鱼,一只拿到饭店换了饭吃,一只和当地渔民换成了四只小的,回来时一人分了一只作为“纪念”。
  白天,他们帮渔民起锚、干杂活,给黄河岸边的饭店择野菜。这些劳动的“报酬”是,渔民和饭店让他们四人免费吃饭。宋歌告诉记者:“这几天,我们只吃了两次面条,其他时候都是用馒头蘸辣椒酱填肚子。”4天的时间里,他们惟一的一顿饱饭,是12日中午,黄河岸边的一家饭店知道他们是离家出走的孩子后,提供了免费午餐。
  就这样“省吃俭用”,四个孩子四天总共花了25元钱。
  宋歌说,即使父母和老师不去找,他们也会在星期二(13日)回家,这是他们12日一早举手表决做出的决定。经过这些天的漂泊与闯荡,他们感觉“外面太苦了”。
  (文中未成年人姓名均为化名)
  
  思考之一:没有烦恼就没有成长?
  
  宋歌等人担心期中考试考不好而离家出走,其心理压力究竟源自何处?对此,郑州六十六中和4名学生的家长有不同看法。学校认为,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做生意,很少关心孩子的身心和学习,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又教育失当,这是孩子心理压力大而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家长则说,孩子犯了错误,学校不是以说服教育为主,而是动不动就让学生停课反省、通报批评,这才给了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无论怎么争论,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大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的关键是,中小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承受能力?
  笔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原绿色。他认为,对中小学生而言,过重的心理压力固然有害,适当的心理压力和吃苦经历却是必需的,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当前的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学生将来必定要进入社会谋求发展。假如现在都把孩子们放在“温室”里养着,不让他们经受风吹雨打甚至经历一些伤筋动骨的痛苦,不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将何以在社会上立足?老师和家长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认识: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才更有必要让他们吃些“苦头”,让他们在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会承受压力。
  河南教育学院副教授杨少伟说,人们常常把青少年时代的孤独、迷茫、压力等称为“成长的烦恼”。这种成长的烦恼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就像青春期的“生理疼痛”一样。只不过随着社会变革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当前孩子的烦恼更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烦恼和压力,是青少年成长的一种标志和必然;没有烦恼的成长、没有压力的发展是不存在的。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做的,不是争论谁该负多少责任,更不是相互指责,而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帮助孩子在适度的烦恼和压力构成的“内环境”中健康成长。
  
  思考之二:我们的安全教育怎么了?
  
  不久前,教育部、公安部、团中央、中国残联、全国少工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3月29日定为2004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其实,即使不下发这样的通知,各地学校学生安全这根弦也早就绷得紧紧的,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等层出不穷,学校的安全措施也已经严格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为,新闻媒体上披露的、本校或附近学校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上级对校长和老师的处分,家长和学校之间关于责任的纠纷和官司,学校做出的经济赔偿等等,早已让学校触目惊心、警钟长鸣。
  与此同时,学生溺水、触电、食物中毒、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仍然屡屡发生,上当受骗、结伴出走、夜不归宿等类安全事故更让人防不胜防。
  我们的安全教育究竟怎么了?
  一位中学校长认为,当前的安全教育已经呈现出矫枉过正的苗头。我们一方面提倡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又采取“不准”、“禁止”等种种措施限制学生活动与自由,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一句空话。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大多在课堂上和橱窗里进行。恰恰是“纸上谈兵”的安全教育,使学生无从获得生存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求生技能,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宋歌等人曾对笔者说,他们希望老师带领他们做一些有意思的、新颖的活动。学校生活太枯燥、太单调了,而孩子们的青春时代本来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离家出走,表面是害怕考试,从更深的层次讲,未尝不是孩子们对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的一次另类反叛。
  安全对活动的紧箍之痛,不仅在“头”,更深入“骨髓”;今天“痛”在学校,将来“痛”在学生。
  
  思考之三:孩子们该不该做“埃及梦”?
  
  对于宋歌等人半途而废的埃及之旅,河南省周口市特级教师李继龙认为,学校和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私自离家出走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孩子们头脑中可贵的想像。我们目前的教育,功利的、实用的东西太多,已经大大限制和损害了孩子们的想像空间。现在有很多“特长生”、“小神童”、“小艺术家”,事实上是被老师家长训练出来的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能够在考试中拿高分,可以把肖邦的钢琴曲演绎得比肖邦还肖邦,可以在各种比赛中拿大奖……可就是缺少丰富而灵动的想像。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创造潜力,缺少生活情趣。如果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这样的“人才”,那将是一种“成功的失败”。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教学生学会生存,只能算是教育低层次的成功;让学生学会创造生活、享受人生,才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丰富的想像就像童话中的飞毯,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把人生空间和乐趣拓展到无限远处。所以,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虚实并重,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埃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