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家状和照片
作者:王国华
原来,古代考生在参加科举报名时,都需要交上三个必备的文件和证书。这其中包括文解、家状、结保文书。文解是考生所在地官府的介绍信,结保文书是考生所在地官员和地方头面人物出具的该生道德保证书,起“政审”作用。而家状,类似于现代人填的表格,内容包括籍贯、家中三代人的情况以及本人的体貌特征。
家状中要求填写的本人体貌特征就起到了我们今天的照片的作用。要写明身体高矮胖瘦、眼睛的大小、鼻梁高低、有无胡须和其他特征等。如“身高五尺,面黄无须,三角眼”或者“虬髯,面目紫黑”,然后由办理手续的人一一与本人核实,验明正身后,加盖上大印。很明显,这一项就是为了防止考试时出现冒名顶替者。到考试之日,考生要拿着这个加盖了“公章”的家状出示给监考人员看,再由监考入员一一核对,看看本人是否“三角眼”或者“虬髯”。当然这样也有弊病,本来在家状上写的是“面色红润”,可正赶上考试那天生病,搞得面黄肌瘦,在考场上肯定要费些口舌解释。但话说回来,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快捷发达,真正想找个替考的人并不容易,再加上那时风气相对淳朴,考生们畏权惧法,所以“枪手”仍是个稀罕东西。不像现在,尽管防范手段越来越先进,可“枪手”们还是前赴后继,屡禁不绝。
(永和荐自2004年6月1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