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教育需要怎样的师德
作者:周大平
优秀教师为何不受学生爱戴
“优秀班主任”又评出来了,每年都有她。一名初三学生一直憋到毕业离校才敢向记者吐露心声:她的专权苛政全年级皆知,在课堂上她严厉得有些神经质,稍不留意便会砸下一通“冰雹”;放学后她从来都是连加三节自习,教师评比她会命令全班同学必须给她打全优,哪个同学违规都逃不过她的训斥加惩罚。她成了我初中生活的阴影。
北京的这个没有同学不讨厌的“优秀班主任”,比起昆明的一个向学生家长借款的“优秀教师”来就算小巫见大巫了。这个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在开学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先后向10多名学生家长借款共计20多万元,一年后辞职不见踪影。家长们气愤地说,她不仅侵害了家长的利益,更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种伤害她永远都赔不起。
这类涉“优”的讽刺性事例虽然不多,却引起人们对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的注意。眼下我们的中小学生思维空间之狭窄,思维方式之单调,思维能力之弱化,可在优秀教师班级搞的“一分钟竞选演讲”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在这样的活动中,那些处在花季的孩子们用词的高频率雷同,充满呆板和压抑的异口同声,大抵可以折射出给孩子们套上“心智枷锁”的那个优秀教师的水平。
有份对某市小学优秀教师人格特征的测试调查显示,多数校长心中的“优秀教师”,仍是那种传统的“听话”教师。对此,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孩子的好奇心、活力和灵性需要受到教师特别的保护和引导,而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师,才会带出一群鲜活的具有创造个性的学生。优秀教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好“园丁”已经远远不够,他们应善于承担多种教育角色,即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课程的指导者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者。因此学校要为优秀教师的产生培植精神土壤,最关键的是要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改进教师培训方法。
优秀教师评选,当然不能缺少是否深受学生爱戴这条标准。近些年在一些大城市所以发生小学生不欢迎来应聘的县级优秀教师的事,说到底是那些教师还不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基本素质,比如对学生的热爱、信息化能力、研究性教学能力等。其次先进典型传播的全部信息应当真正体现出—种人们感同身受的生活常态,那种简单化的表扬式宣传也许适合“我说你信”的计划经济年代,却难以在思想不断解放、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真正起作用。改进优秀教师典型的宣传方式,必须从客观反映典型所面临的整体“生态”环境入手。
尊重学生换来尊重教师
重庆七中的全国“优秀教师”谢贤淑不仅教学出色,而且专门为学生接通了“我是你的朋友”心理咨询电话。一名从小学到高中都特别调皮的男生,在她的引导下选择了参军。这名学生到部队后给她写信说:“世上只有您,才使我永远记住了教师节。”
有着26年教龄的北京四中教师阎云仙,最怕看到天上的雁阵中有一只折翅下坠。她说,只要细心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你就没有办法不喜欢他。喜欢是教育的起点,这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我喜欢我的每一个学生,这种感情不是强迫产生的,而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
现实生活中,强迫灌输方式是许多教师的一种习惯。由于缺乏应有的尊重,教育的结果自然不理想,以至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事情层出不穷。一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未成年人的幼年、童年和少年的心灵状态被破坏得太早了。”很难想像,在得不到尊重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尊重他人。
大连市教委主任贾聚林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说:做教师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情感和理想。教师的尊严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尊重换来的。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居高临下,无助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改变目前“唯师为尊”的师生关系。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提出的德育教育课题“尊重——基础道德”,其中一个侧重点是反思教育习惯。海淀区师德标兵、阜成路中学教师李丹路说,尊重学生是当好教师的关键。以前我很少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和学生谈话的全过程都是按我的思路和步骤进行,这种忽视学生自尊需要的结果,就是学生封闭自己,顺从我。按他们的解释“反正说什么都是我没理”。后来我诚恳地向他们表示“能听到你们的真心话是对我的信任”,终于换来了学生自尊意识的增强。
如何打造师德
安徽宿州市一所中学,有的班主任发动全班学生评选“差生”并张榜公布,辱骂“差生”为“人渣”、“败类”。广东黄埔区一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因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被班主任用刀划破手指。在北京一所很有名气的小学,一个低年级班的年轻班主任不仅对学生动辄拍桌子、谩骂,而且对敢于指出她错误的学生,挑动全班批斗,导致同学之间充满冷漠和歧视。一位学生家长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个班主任才当了—年,我的孩子就已经学会了撒谎,父母批评他,他竟振振有词:“这世道谁说了真话谁倒霉!”他还在暑假日记里写道:“我恨×老师,长大非杀了她不可。”这哪像8岁多的孩子说的话呀!
媒体曝光的一桩桩不可思议的“教师暴力”令人瞠目:从罚学生下跪到让学生“游班”,从对成绩差的学生拳打脚踢,到指使学生充当“打手”鞭打“差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震宇认为,这说明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是不适合做教师的。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就要把好关。现在许多学校对教师只是在学历上有要求,而忽略道德品质或心理素质。有些教师一再表现出行为反常,可还是照样当教师。
有心理学家分析,不排除教师由于竞争等原因而感到压力过大,但也不应成为对学生使用暴力的理由。因为从情商和智商的关系看,越打越不行,孩子的精神处于压抑状态,整天提心吊胆地学习,怎么能学好呢?假如一个教师没有健全的人格,那他教育出来的学生也肯定是不健康的。孩子在一个心理扭曲的老师的淫威下,有着太多咽不下去的气,却孤立、无助又不能自己化解,要不了多久就会生成“咬碎牙”一般的仇恨,迟早会用自己的方式实施报复的。
据悉,近几年北京有的中学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教师接受一次规范的心理培训,帮助教师调整心理状态,学习在不同情况下控制情绪的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杨启亮提出,要把体验良心作为师德成长的命题。从教师自身人格建设的角度,师德规范中有以身立教,为学生做楷模的规定,就是极具典型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把珍重自我,提升自我,作为教师对自我的基本道德要求。总之,教育界要把打造师德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