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作者:姜广平
贫穷让我们像被潮水搁浅在沙滩的鱼,无处藏身。物价让我们望洋兴叹。我们买不上好食物安慰自己,买不起好衣服装饰自己,买不起破房子栖息自己漂泊的灵魂。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根,家乡教委扣押了我的档案,我没有户口,没有组织,没有名份……
在新教师发言会上,我坦然直言:“世界上有一种鸟,没有脚,为了自己不灭的梦想,它只能不停地飞;那么,为了我的梦想,我也愿意飞,飞到我的羽毛花白,飞到岁月锈迹斑斑。”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我还有不飞的选择吗?
由于南方方言的障碍,还因为生活习惯的迥然差异,我们很难真正地融入新的集体,和他们成为随意说笑的朋友。虽然同事们很够意思,对我们很照顾,俯仰之间都有人情味。也许,还是我们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我们小心翼翼的,生怕干扰了他们,我们不敢把自己的触角深入到别一种人生里去。
在过去的一亩三分地上,我们是主人,是大气,是举重若轻。可是现在,你什么也不是,因为你没有编制,你是局外人,你是一个打工仔。诺瓦利斯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流浪寻找家园。”我想,在某个层面上,我等同于哲学。
但灵魂上的煎熬无法回避。
借用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来表达心情,我最想说的就是:教育,我的理想丢了!
人往往就是这样,在热闹的时候,品味冷清;在宽大的地方,感受压抑;在飞黄腾达的时候,却看到落叶的飘零。原本为了教育的理想,然而现在,却不得不亲手把理想揉碎!都云“跳”者狂,谁解其中味?
总是在灯下,拷问自己的灵魂。记得在家乡时,有一次我病了,学生给我送了一束花,上面说,“老师,您不会有事的,永远也不会有!”孩子的心灵像小溪的流水,幽幽的,平和的,无力的,却把我们的功利自私揭示得淋漓尽致。其实,落后地区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教育理想的支撑!那么,总是教导我们的学生在物质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清醒的心,而我们自己的教育情怀又表现在哪里呢?如果说我的跳槽中没有物质的成分,连我自己也不会相信啊。
和刘德福一样,王开东也提到了陶渊明。悠然情怀,南山情结,原来在文化人的心中是这样的根深蒂固!无论这样的文人是漂泊异乡还是固守家园。这是不是另一种人生的或教育的目标呢?
当然,更为真实而有力量的是,王开东没有回避,在我们的心灵里,有一种物质的成分。
听见岁月拔节的声音吗: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
徐艳霞,来自遥远的黑龙江五大连池市,2002年从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毕业。带着一种茫然与顾虑南下,与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签下了合同,随后不久与当地一位年轻的医生结下了百年之好。她以婚姻的方式融入了当地。在密密麻麻的成长岁月中,她企图能听见一种成长过程中拔节的声音:
有时候,真的觉得命运是一种流动的东西,冥冥中总有什么在左右你的方向。犹记毕业时带着一种茫然一种忧虑一种渴望一种失落,拿着厚厚的一叠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随着人流走进万人供需见面会,然后又不由自主地流向了江南的学校。大约江南烟雨中总是弥漫着人文的气息吧,秀美婉约的小桥流水弱柳荷风可能最适合拴我这样的女子了,当然还有一个不能排除的因素,那就是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诱人的。所以,我和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相约2002。
当我真正走进这所校园时我却有了一阵无比失落的感觉。因为我最初被分在小学部,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都是零的我来说,大学与小学相距如此遥远,一肚子的文学情怀在小朋友面前是那样的陌生和不合时宜。并且,在生活上,也经历了最初的孤独。家乡父老粗犷的性格豪爽的言语和江南人的精细温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经常呆呆地望着他们舌头灵巧地翻转,听着燕语莺声从容地从他们的口里流出,有时他们讲着讲着,似乎为了照顾我,还恳切地望着我说上两句普通话,我就似懂非懂地点头微笑,其实我心里一片茫然。
在这一年里,我完成了由大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艰难,有些疼痛。我做了一年班主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对学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用一颗爱心去与他们相处,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这个班级毕业考试的时候,我班的同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学期总结大会上发言时,我竟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随着自己带的学生一起进入初中,我又开始虚心刻苦地学习初中的教学,当然也在懵懂中交了不少“学费”。面对一种陌生和不适,你可以尽情流泪发泄因为你是女子,但是你决不可以不奋斗。我用一种柔韧的劲头,跟学生摸爬滚打,终于又适应了初中的教学节奏。我开始热爱我的职业。由尽责到热爱,这种转变真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在成长的岁月拔节到了另一个高度。
岁月是流动的,总有一些什么要流逝,也总有一些什么要沉淀。我看到学生写给我的小练笔上说,我的老师是一个阅历丰富才情横溢的才女,她有着江南人婉约的气质,却又多了塞北人的质朴和天然,这是岁月给她的最好馈赠,经历是一笔财富!那一刻,我脸上的笑瞬间洋溢到整个身心,眼里有泪花隐隐。谁说老师就一定是要牺牲自己的青春来照亮别人呢?我和我的孩子相处时,从没想过什么伟大和奉献,我只是真诚地与他们交往,虽然这交往有时也会有苦恼,但是我和他们在共同谱写一种生活,实实在在,我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在喜怒哀乐里,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
如果说命运是一条河,我感谢它把我注入这奔腾的长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恐怕是游子最诗意的漂泊了吧!
年龄是残酷的,似乎对一些人非常不宽容,它使很多人的目标变得游移不定;而在年轻的徐艳霞这里,我们欣慰地看到了目标的坚定!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2002年毕业于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马丽娟在这座江南名城已经生活了快三年了,几年来,她的成绩不俗,已经有两篇小说发表于《青春》杂志。可是,她还要飞翔,大学仍然在召唤她,她在考研之路上走得扎扎实实。基础教育,真的留不住这样的好汉?从五湖四海而来,又再度出发,向着一个新的目标,总让人不得不问:是不是下一个目标的下一个目标才更有诱惑力?
我终于没能抵得住远方的诱惑,与生俱来的不安分因子和想入非非的气质挟着我来到张家港这座江南名城。我来了,甚至没来得及在内心经历一个仪式。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是海子的诗句。然而我不相信。世间最是心魔难医,远方的意象不断在我的思维边缘闪烁,曼妙而绮丽,家以外的世界无论是精彩还是无奈,我都愿意亲自品尝,心注定我会选择流浪。
我义无反顾地告别家乡,背着简单的行囊闯入张家港,热情又莽撞,母亲在玉兰花下的挥手成了我日后回忆的重要剪影。然而当时外在的潇洒掩饰不住我对未来的惶恐和向往,未来,等待我的会是什么?
从刚开始适应工作到努力完成学生到教师的心理转换,我的成长得益于我的一批文友———一批情动于衷而不得不形诸笔墨的虔诚者。我的灵魂也跟着他们开始轻舞飞扬。我不清楚每个网名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睿智,也不清楚他们姓甚名谁都是何方神圣,我只知道像他们那样读书写作可以改变生活,于是“徒生羡鱼情”之后我开始行动开始经营自己的人生,网友们让我明白什么叫奋斗的人生。
我不再抱怨被现实的琐屑埋得暗无天日,不再甘心只让梦想在回忆中“重构”,更不再凭借幻想维持心理的平衡。一切都在悄悄改变,我的心态、我的生活,我颠覆着我自己,以“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拷问灵魂,在和自己较量的过程中也和心一起飞。
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就要勇于放弃一些东西,为了追求梦想就要坚持自己纯粹的标准,我需要成为我自己,跟着直觉和信念走,不管前面是什么,哪怕风雨兼程哪怕遍体鳞伤,我不在乎是因为我知道我会在失败的地方重新开始,我不想退路是因为我没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自己在决定考研前的真实心态。
我郑重选择了文学做自己的专业,是一种挚爱让我对它无法放手,我甚至无法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物有所值,虽然刻写在D盘的文章像一封封没有地址的信,寂寞地冲着我眨眼;虽然现实的压力和有限的时间让我在太多事情上分身无术,但我依然选择做书的俘虏,拉着缪斯女神的裙裾,在文字的世界里流连。
叔本华说“人生即一团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一旦满足后就无聊”。如果无聊是寂寞的杀手,我愿意成为杀手的杀手,给痛苦赋予价值,给荒谬赋予意义,生活在此处,找准自己在生活中在场的感觉。
不知我这楫舟何时才能靠岸,但每一个地方都将是我休养生息的情感驿站。有时感觉自己彳亍在道路中间,身边是形形色色步履匆匆的人群,而前后都是路左右都是风景。是否所有流浪的人都注定有这份身处异地的孤独?“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每当哭泣的欲望在内心抬头,每当深夜回宿舍只有脚印吻着脚步,每当看无数的楼群在寂寞中安睡,我都会想起当年南下时母亲在站台的剪影,那温煦的一瞥在遥远中触手可及,我知道我可以选择无数次出发但不可以选择停止。
告别了校园仍然还要回到校园。我们预祝马老师早日考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专业。但是,这同样是一份寂寞的事业啊!
你可知道我的心:他们在我身边
同是年轻人,又作为学校的人事干部,30的顾春红(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这些年来,看多了来来往往的人们。多元社会所带来的五湖四海的人们,其实也在这样的“土著”人心中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我作为一个"土著人”,看着一只只“孔雀”从五湖四海飞来,心理也是非常复杂的。
他们“来了”,不仅“来了”,还“生根发芽”,有的还“硕果累累”。因为人海漂泊使他们丰富、孤独寂寞使他们成熟、清心寡欲使他们单纯、专注投入使他们格外成功。他们有资格、有理由“嚣张”。当然,他们中也有许多人在现实与梦想中苦苦挣扎,找不到心的归宿。工作中,他们常作茧自缚,因为“外乡人”的心结解不开,“算了吧”的念头让人的斗志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就算闲聊时,他们也是极端的一群,要么侃侃而谈、目中无人;要么寡言少语、小心陪笑。
可是,他们不知道,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的心里经常会这样揣想:他们想家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因为没有出走过,我们真的不知道故乡在他们心目中的重量。
他们不知道,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的心里经常会这样猜想:他们孤独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在月黑风清的夜晚,有多少纯朴美丽的过往和记忆,一点一滴的从脑海里涌起,在心底氤氲成一片动人的风景,静静的弥漫开来,弥漫到双眸,想像着在他们的故土,芬芳的稻垄间有嫩嫩湿湿的蛙声、夜色里有打着灯笼飘然走动的萤火、黄昏里有袅袅升腾的瘦长的炊烟……这些画面足以密密匝匝地把我们圈在淡淡的忧伤里,因为我们没有这些过去。有人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穿着不同衣服的农民。可是我们没有土地情怀,没有那种落到实处的思念。我们与他们相同的情感理念与价值追求,他们总是无暇体认。
他们不知道,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的心里也有着一种流浪的情怀。一叶浮萍,一生漂泊,对于我们,也是一种浪漫,一种向往。看一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听一听羌笛悠悠、阳关三叠,这就是我们了不得的告别的壮举了。可他们在别人的城市中演绎自己的情节,在异乡的情调里泼洒自己的自由,他们认定是在别人的城市中有更多的无奈,在异乡的情调里有更多的无依,但“精明”的我们知道,那不仅仅是潇洒,更是勇气。我们如果效法他们,便只好在心底放逐,让漂泊的感觉宛如藤蔓一样慢慢地攀缘。
我们有我们的无奈,他们有他们的失落。
我身边的他们,什么时候不再胆怯地张望?他们身边的我,一直渴望把大家伙儿都说成“我们”!
而他们依旧像一株颤晃在寒风里孤独的野草,他们顽强地生存着、奋斗着,固守着心中的梦。夏雨如花,秋叶似蝶,日子一页一页地翻飞,不因为你是“城里人”或是“异乡人”而停留,“城里人”依然躲在自己温暖的安乐屋里,也躲在了自己编织的梦里。“异乡人”依然藏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中,舔舐自己的伤口。
我只想说:“执着的生命之河,必定能找到海;孤寂的,心灵之海,必定能遇到人生之舟;无奈的人生之船,必定能得到信念之帆;漂泊的情感之帆,必定能拥抱岸———岸上风景旖旎。”
我们其实也已经面临着这同样的期待。
结束语:我们都有着生长的目标
我们都有着生长的目标。目标的游移与多变,只能表明一种内心的脆弱。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似乎只是在说一种归宿。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人们,其野心大多在于方向。丢失了自己的五湖四海后,何处才是我们的家园,何处才是我们精神长高的地方?莫非,这些凝重的叩问,才是我们的目标本身?
多元时代,已经没有不变的空间。即使是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人们,当身旁走着异样的人们时,也都已经感受到了多元化的空间所带来的急剧的变化。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这一个江湖里来了更多的异乡好汉,这一条河便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条河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