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校长应该姓什么?
作者:梁 初
首先,从级别上看,许多校长姓的是“官”。现在,中国的许多学校都是有级别的。比如:大学是省部级或地厅级,其中,重点大学、一般大学的级别又不一样;中学是处级或副处级,其中,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级别又不一样;甚至连小学也是有级别的,一般小学是股级或以下级别,而市属重点或区属重点则是科级或副科级;更有不少中小学校,把下面的教研室甚至年级组也按级别划分……学校既然是有级别的,那么,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自然姓的就是“官”了。
其次,从不少校长的价值观上看,校长姓“官”。谁决定了自己的生存,自己就会对谁负责,这是一般的规律。按理讲,一所学校,学生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学生、学生家长是学校的衣食父母,学校应该对学生、学生家长负责,一切以学生为本。然而,现实情况是,校长是上级任命的,所以,校长只要对上级负责就可以了。这样,在一些校长的价值观里,只有“上级”(官)这个字眼,别的东西在他眼里就可有可无。这样的校长也会抓教育,但目的不是培养优秀的下一代,而是让“上级“看到。
再次,从一些校长的言行上看,他们姓的是“官”。某些官员所具有的一些毛病,他们也都具有。比如,心中只有领导,惟独没有群众;比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一次,笔者去长沙市某区一所重点小学办事,我敲门进去问了句“某某老师在不在”,被问的人回答:“不知道!”然后,毫不客气地下逐客令:“我正有事,你出去!”我感到非常惊讶。我碰到许多老师,他们教育学生礼貌待人,自己也都礼貌待人,这样盛气凌人的人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后来才知道,这人原来作了多年这所小学的校领导。这也许是为“官”久了的副产品吧。
或许有人会问:校长姓“官”有什么不好?一方面,校长姓“官”则很难产生大教育家。常听人抱怨:新中国没有诞生过教育家。这话当然过于偏颇。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确实没有诞生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样饮誉世界的大教育家,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专家学者在探寻原因,渴望大教育家横空出世。笔者认为,中国的许多校长为什么没有成为大教育家?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体制或文化制约。说得更确切点,就是我们的校长大都姓“官”了。在我国的官本位文化背景下,对教育战线中优秀者的奖励是让他为官(从教研组长到教导主任到副校长到校长),而其本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也是为官而不是成为大教育家。那么,他热心的,他追求的,和外部所鼓励的,都是为“官”而不是从“教”,那么,大教育家怎能诞生?
另一方面,校长姓“官”对下一代的培养贻害无穷。人们都常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换句话讲,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一所学校校长看重的是什么,势必影响学校全体老师;而老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又势必影响他所任教的全体学生。如果一所学校校长功利心非常强,眼中只有上级,没有平级或下级,对上级不能有理有节,而是卑躬屈膝,对下属颐指气使,对上级热情有加,对别人冷漠无情,那么,可以想见,他所领导下的教师会是什么心态;而这些教师所教育下的学生日后带着他在学校所受的影响走上社会,又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因此,当我们作为学生家长为孩子选择一所学校时,当全社会来评估一所学校时,当教育行政部门考察一所学校时,看看这所学校的校长姓什么,这非常重要。
(荐自《湖南教育》200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