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8期
陶宏开:与“网瘾”争夺孩子
作者:田豆豆
近日,陶宏开暂时结束“空中飞人”生活,回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和谐社会与媒体责任”研讨会,以此纪念他倡导开展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全国行”一周年。一年来,他跑了全国36个城市,作了三百多场报告,面对面指导了成千上万的家长和孩子。然而,还有更多的家长抱怨陶教授难找;而陶宏开也因电话屡屡被打爆、访客蜂拥而至感到身心疲惫。他说:“我没想做救世主,也不想做‘烈士’。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有人说我是杯水车薪,我说,应该叫‘滴’水车薪!我只能尽力而为、尽心而已。”
“网瘾”成为和谐社会巨大障碍
陶宏开说:“一年前,我根本没想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全国行’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每到一处作报告,不仅全场爆满,还有许多家长泪流满面,跪在我面前。每次上火车,几乎都有家长一路追赶,一节一节车厢地找我。”
陶宏开拿出厚厚的一沓信件,都是“网瘾”孩子的痛苦心声。吉林的一个中学生写道:“我的同学十个有九个玩游戏,已经到了没有游戏就没有朋友的地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陶宏开说:“你可能想不到,武汉市向我求助的大学生90%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大名校。”为此,家长一方“主动下岗”看管孩子者大有人在,家庭花巨资、欠重债给孩子治“网瘾”、求升学者比比皆是。大量“网瘾”青年被送进部队也成为军队的不稳定因素。有数据显示,不少地方因“网瘾”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陶宏开说:“‘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国家的未来,孩子出了问题,哪还有和谐?”
素质教育有助于挽救孩子
陶宏开一向认为,戒除青少年“网瘾”的治本之方是打破应试教育体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据今年4月的一份网上统计,美国青少年上网成瘾者的比例是6%,而我国是14%。为何差距这么大?我在美国生活多年,美国孩子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登山啊、野外生存啊、各种运动啊。可国内呢?某重点中学居然公开宣布‘谁踢球就开除谁’。因为球场是用来应付检查的。”“现在‘网瘾’的高发期就是高一、高二阶段,其次是大一、大二阶段。为什么?因为不少孩子的生活除了考试就是网络游戏,中考、高考的压力一消失,学生就自我放松了,不少家长承诺,考上高中就给孩子买电脑,让他玩游戏。”
更令陶宏开愤怒的是,“本来成绩不好、家庭背景不佳的孩子应该得到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爱,可国内很多学校却反而歧视、排斥这样的学生,对‘网瘾’少年要么勒令退学,要么拒不接纳。这是病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这样?主要是怕这些学生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呼唤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
面对“网瘾”大敌,陶宏开并不愿“孤军奋战”。他希望与心理学家交流、联手,却遭遇了心理学界的种种质疑。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质问他:“上网成瘾都有半年的成瘾期,你说一席话就让人戒掉,这科学吗?”陶宏开回答:“我不知道科学不科学,我只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武汉某知名高校甚至打出“心理学五博导联手戒网瘾”的广告,收费标准是每小时100元,8天集训3000元。这些心理学家对陶宏开说:“‘网瘾’问题我们早已研究多年了。”陶宏开问:“请问你们有成功案例吗?”答曰:“暂时没有。”
陶宏开说:“心理学不能‘从书本到书本’啊!连经济、政治领域都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理论,何况与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科学领域呢?可以说合格的、真正有效的心理辅导在中国尚属凤毛麟角。”
志愿者组织也需“可持续发展”
陶宏开从孩子口中得知,有些号称能戒除“网瘾”的高价“工作室”方法并不科学。安徽某“工作室”甚至聘用退役军人作“管带”,通过野蛮的殴打方式“制服”学生。他说:“我的理想是,把全国的志愿者培养成我这样的人,合力解决‘网瘾’问题!现在不少志愿者已经做得很出色了。”一年来,在团中央和各地团组织的帮助下,各地名称不一的“陶宏开戒除网瘾”组织的志愿者已发展到5000人。
陶宏开考虑:“这项事业如何长期运行下去?必须加强组织管理,还需要持续、稳定的经济来源,必要时聘请专职志愿者。”
陶宏开呼吁:“假如你有14亿元财富,拿出4亿元来做慈善事业又算什么?历史将记住顺应潮流的人们。”他还考虑成立公司,通过出版有关图书赚取志愿者组织的运行费用。
(王雪森摘自2005年5月2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