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真诚的一课
作者:雨 佳
我所带的高一这个“择校班”,是我校第一次为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单独组成的。64名活泼好动、性格各异的学生挤满了教室,为了在这所远近闻名的重点学校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望子成龙的家长使这些中考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孩子成了“择校生”。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不用说,我心理压力有多大。为了管理好这个“班”,我几乎是泡在了学校,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风到班风,花费了我很大的精力。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与这所重点高中的形象是不匹配的。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必须严肃处理,借此整顿一下考风考纪。
想法涌上心头,可是怎么做,真又让人皱起眉头。说实在的,当过班主任的心里都明白,类似查作弊、抓考纪这样的事情,处理起来是看着容易做着难。首先,难在学生的抵触情绪。没有证据,学生不会服气;有了证据,学生又只会觉得心里委屈。他(她)总在想,为什么“抓住”的偏偏是我?第二,难在杜绝风气。作弊容易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风气,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又易于复发。如果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灵魂”,从根本上扼杀歪风,那么,每次考前考后,班主任都会陷于尴尬的境地。有时候,看似挺小的一件事没处理好,班主任的威信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第三,难在配套措施。一些所谓有效的措施往往是以牺牲学生的自尊心为代价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如果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前,先要在他心中形成某种阴影,我觉得这得不偿失。
果然,我找几个学生进行个别座谈时,他们既说自己没作过弊,也说没看到过别人作弊。其中一个班干部说:“许多同学都有作弊的动机,只是有的不敢或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作弊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如果让一个同学出来作证,那么下回就没有学生敢向您反映问题了。”我考虑再三,看来采用这样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自己边观察边找突破口吧!
期中考试期间,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交叉排座,我故意把有作弊“嫌疑”的学生安排在了同一个考场,考试平静地过去了,虽然未发现严重问题,但我感觉有的学生还是不太“老实”,我的心里也仍不踏实,查作弊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没有停止过。
我坐在办公桌前,浏览着学生的期中考试总结。布置总结时,我对学生们说,这次总结可以不光针对试卷及成绩,期中考试期间你有什么收获啦、感受啦、想法啦,等等,都可以写进去。当我翻到其中一份时,一行刺眼的字“期中考试又有作弊的”跳进了我的眼中。立即再次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反映问题的学生也在其中。我先开诚布公地谈了个人看法:作弊其实是侥幸心、虚荣心在作怪。轻则想靠作弊得个好成绩,骗人骗己,重则形成为人不诚实的习惯。一个人如果无法赢得别人的信任,个人美好品质是难以培养的。表面看,使用作弊的手段是在欺骗老师,其实是在欺骗自己,欺骗自己的学业。大家一下子也都打开了话匣子。结论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这所校风严明、学风浓厚的重点学校中,不只是择校生,就是正式生也存在作弊现象,且方式多种多样。还把交卷这段时间称为“黄金20秒”,有的学生说给他10秒钟,就可以抄下全部选择题的答案。
虽然这个座谈会让我收获颇丰,但我的心情比原先还要沉重。座谈会上,我的收获来自我的真诚,班会上,我同样要用真诚给孩子们讲述人生的一课。“沉疴需用新药医,积习需用新招治”。我不停地思索,深夜里的一盏孤灯,渐渐点燃了我的信心。
第二天,我们班上“期中考试得与失”的班会以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召开了。一上来,我便对大家说,我可是这次经验交流会的普通一员,和大家是完全平等的。今天大家先说,我先听。那天,学生们的发言很精彩,我特别感动。他们的知识还真丰富,有的讲了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故事,有的谈了自己的想法,说考试就像打仗,要乐战、善战,尤其不能自己把自己先打败,等等。下课的铃声快响了,轮到我了,我说大家的口才都比我好,我还真紧张,幸亏提前准备了一篇短文,念给大家听听吧!文章的名字叫“选择真诚”……
真诚地直面缺憾,把美德转化为平时的习惯,引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此时,教室里是那样的静,有昂着头的,有低着头的,学生们好像都在思索着……
晚自习,陆续有六个学生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作者地址: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邮编:300000)
责编:熊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