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写给孩子的“教育日记”
作者:韩俊杰 王晓凡
每天一封家书给绝望父亲的惊喜
小龙,2001年考入焦作某重点高中,入学成绩排在全年级前10名。但高一下学期,小龙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小龙的父亲——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老周为此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劝说、打骂……但是不管他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却始终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到了高三,小龙的问题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还对父亲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老周几乎陷入绝望。
2003年7月14日夜里,离高考只有300多天的时间,心急如焚但却又万般无奈的老周把想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悄悄放在儿子的书桌上。
他写道:“我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心浮气躁,不想上学。爷爷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这一打,打出个大学生,我走出了黄土地,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我很爱你,不舍得打你。你是个有出息、有毅力的孩子,相信你会刻苦努力,考出好成绩。”
此后几天,老周每天都用同样的方法,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放到儿子的书桌上。从那以后,虽然孩子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却把父亲写给他的东西好好地保存着。老周也渐渐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知道儿子肯定是看了他写的东西,并且已经产生了作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周惊喜于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种儿子能够接受的沟通方法。从此,每天给孩子写信就成了老周一项必做的事情,并坚持了一年。
起初,老周主要目的是帮儿子戒除网瘾,好好学习,所以在书信里大多跟儿子谈如何拒绝诱惑。后来,老周的话题越来越多,谈理想,谈感情,谈周杰伦,谈NBA,谈姚明,谈人生,谈学习,谈读书,延伸到生活的很多领域。有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可写的,他就给儿子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个教育小故事。
在近一年的坚持中,老周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首先,儿子逐渐开始主动和他说话,谈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谈话用到的东西,就是老周在教育日记中写的内容。再后来,儿子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逐渐远离了网络游戏,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以全校前10名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全国知名大学。
5000名家长教师共同进行的教育新实验
近一年的教育家书,老周从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开始将自己的这个经验告诉了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并交给焦作市教育局局长张丙辰审阅。
在市教育局推动下,2005年4月,一本向广大家长和老师推荐写教育书信的书《让我们一路同行》出版发行。这本书中,每页的左面是精选的家长和老师写给学生的教育书信,每页的右面,则被印成了日记本的样式,让读者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写下自己的教育日记。焦作市教育局同时在书上承诺:如果购书者在书上记录自己的教育日记,教育局将以原价回收用过的旧书,将其作为“培优扶弱”教育科研实验的资料。
据了解,半年多来,在焦作市,目前已有5000多名家长.和老师参与这项实验,此外,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广东、湖北、山东等省份的一些教师和家长也自发参与到这个实验中来。
用文字表达代替简单说教成为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同样是教育孩子,为什么用教育日记或书信的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为教师,焦作市第十中学的牛雨山说,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沟通。可问题是不易沟通,很难把握沟通的度。要么把自己放得太高,学生仰视你,不敢沟通;要么把自己放得太低,学生觉得你好欺负,拒绝沟通。而教育日记为老师找到了一个进行平等沟通的平台。在这里,老师可以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或权威,以平和的心态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
山阳区塔南路小学的李方芳老师,选择了班上一名许多老师都“放弃”的学生小明,作为教育日记实验的对象。有一次,她看到小明只写了一行字的作业本,愤怒地撕掉那一页作业扔到小明桌上,训斥道:“别人都写得整整齐齐地交了,你为什么不能快点写?你为什么不能把字写好?你……”
可没等李方芳把话说完,小明就趴在桌子上,双手捂住了耳朵,扭过脸去。“他的眼中并没有后悔,有的反而是烦恼、反感,甚至是愤怒!那一刻,虽然我怒目圆睁,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教育是完全无效、彻底失败的!”李方芳说。
回过头,李方芳改变方式,在信中写道:“小明,在我心中你不是一个坏孩子,你正直、诚实、善良、率真。我看得出你有很多烦恼,如果你信任我,就把我当成朋友说一说你的烦恼,好吗?我很荣幸当你的朋友。”
“不知怎的,交流从口头搬到纸上,就少了几分说教,多了几分平静。”李方芳说。
在写教育日记的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加强了学习,从中得到了提高。解放区家长张凌霄说,教育日记把传统的说教变为书面交流。写教育日记时总觉得有些道理讲得不是太明白,有些心里话表达得不是十分清楚,这时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需要及时充电。于是他开始上网查资料,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
李方芳也告诉记者,“在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成长,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关注,学会了等待,也学会了享受教育,当一个幸福的教师”。
不能把教育家书写成“犯错记录”和流水账
然而,参与这个教育实验的家长和教师,也有没看到什么良好效果,热情下降的。因为这些孩子对家长老师的信由新奇到漠然,十来天也不看一眼。
对此,焦作市解放区教科所的许三营分析说,有的教师和家长把教育日记写成了孩子的“犯错记录”,不断指责。这样的东西,孩子当然不喜欢看,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此外,许多家长缺乏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把给孩子的信写成了流水账。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过去错误的教育方法又带了进来。由于过分要求自己孩子的成绩,特别喜欢在信中大谈自己同事孩子的“丰功伟绩”,频频出现“看看人家”这几个字,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巨大压力,更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许三营说:“教育日记这种看似随意的体裁,实则点点滴滴都应蕴涵着生命、生活、教育的智慧。教育日记要用笔来写,更要用心来写。你可以没有优美的文笔,也可以没有高深的学问,但不能没有思考,不能没有思想。”
“教育日记不是速效救心丸,不是一贴灵。孩子长时间养成的坏习惯要想通过几篇教育日记就彻底根除,那也是不可能的。必须意识到,要想让孩子的思想上发生转变,必须需要一个过程。许多事情的成功与失败的差异,在于能否坚持。”
焦作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部分教师和家长写教育日记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他们此前已经编写并发放了指导资料,并组织家长和老师定期进行总结和交流,对参与写教育日记的家长和老师进行指导。他说,教育日记这种教育方法不可能包治百病,但我们坚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心态比掌握一种教育方法更重要。
朱永新:这是一种细致入微的管理方式
对于焦作市开展的教育实验,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谁家的孩子能遇到这种教育方式,是他们一生的幸福!我们提倡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这些理念在写教育日记的教: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一学年开学时,在给教师发教科书、教案本的同时,再发给教师一本《让我们一路同行》的教育日记,让教师写,让学生看,这是一种多么深远豁达而又细致入微的管理方式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教育学博士肖川也说,教育日记丰富了教育的方式,将书面教育的方式以日记和信的形式进行强化。与其他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这种形式也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比如:它比口头教育更理性,表达更准确,能够自然地过滤掉口头语言中的一些不好的词语;它的文字具有的凝固性,能够给写作者和阅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历久弥新;它的持之以恒的写作要求,也会督促教师和家长身体力行,给孩子作出一个好的榜样。我国自古就有用家书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传统,也有一些优秀的家书流传于世,成为经典,比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教育日记的方式,可以说就是对这种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用心去写,肯定能对孩子起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杜启荣摘自2006年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责编:熊春阳 插图:甘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