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校长当以大气成大器

作者:叶存洪




  校长之于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通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就是这个道理。拿破仑曾说,由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远胜过由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说明“领头人”的作用非同一般。长期从事校长培训工作,有机会接触众多中小学校长,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惑,便开始思考有关校长的问题,陆续有点滴感想,信手把它们写了出来,与大家商讨。
  校长要淡化“官念”,强化业务领导意识当代中国,校长都是有行政级别的,中小学校长从县处级到科股级不等。某初中副校长曾说:“我尽管是副校长,但享受正股级待遇。”某高中副校长曾当着我的面,拍着胸脯不无得意地说:“我们是地方的行政长官!”我曾受职能部门委托,召集高中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座谈,征求他们对实施校长职级制的意见,校长们普遍反对取消他们行政级别的做法:努力了半辈子,“一夜回到提拔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以后要想再往上奔一奔,没有了行政级别的基础。可见,很多校长的志趣不在教育事业,而在于行政职位。
  其实,学校与行政部门不一样,它不是官场,不是衙门,它是一个育人机构,是一个业务单位。因此,校长不是“官”也不是“吏”,不要把官场上那套东西搬到学校。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但凡有些影响的校长,没有人是靠其行政级别而“出名”的。校长应该努力钻研业务、增长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陶冶专业精神,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业务型、专家型的领导。
  校长要处理好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一句很朴实的话,叫“人要吃饭才能活着,但人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用在这里,可以说,校长首先是一个职业,通过这个职业,取得一份收入,以安身立命、糊口养家。宽泛地说,这是一般人工作的直接动机。然而,我们以为,校长应该在此基础上升华一个层次,提升一个境界,要努力把学校管理作为一项事业、一项能够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业来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2000年时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的冯恩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教这么多年,每天第一个踏进这块我熟悉的校园,但是一直到今天,我没有觉得这是一个老的校园。只要在这个校园里,一接触我自己的学生,我就有一种很难名状的、内心深处的感情的冲动。我不是没有其他的机会,我可以到外贸公司当总经理,到政府机关当局长,但是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使我真正产生激情的,是我的工作对象。一旦失去了我的工作对象,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自己也不敢想象。”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高度。做校长做到这个份上,就做出了生命的乐趣。
  校长要切实贯彻执行教育方针这原本是一个不用再说的老话题,但在时下看来,还是有必要旧话重提。最近几年,我们愈来愈感觉到,在很多学校原来还能做到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贴贴的素质教育,现在提都懒得提了,赤裸裸地直奔应试教育而去。一些学校爆炒中考、高考“状元”,追求“一清一北”、“一清二北”之类的办学目标,整个把学校办成清华、北大的预备校,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没有兴趣了。这固然跟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但也跟校长个人因素有关。为了自己的“位子”、“面子”,只重视升学率,对国家教育方针敷衍塞责,甚至于连教育方针内容都说不出的校长大有人在。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中小学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把教育简化为智育,把智育又等同于分数,最后干脆就简化为“教育=分数”,音、体、美等课程基本上就不开了,因为这些“副课”不考。严格意义上讲,“主课”、“副课”之称是不对的,科学的意义上说应该是“必修课”、“选修课”;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校分重点校和普通校,一校之内又分重点班、普通班,这还不够,在此基础上,还要弄出个“零班”,重中之重,人上之人。而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动员”他们不要参加考试,以免影响升学率的排名;对“高分复读生”,各个学校群起而抢之,这个学校的校长拎着烟酒到学生府上去“做工作”,那个学校的校长就出高价吸引你,甚至还为此而大打出手,全然没有了一点斯文,与歧视“差生”的做法两相对照,简直判若两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强调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非多此一举,而是确有必要,且迫在眉睫。2005年下半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发起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人们增进了对“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高高举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面旗帜”(陈至立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的共识。
  校长要处理好人格魅力与建章立制的关系治校既要靠校长的个人魅力,也要“以规矩成方圆”。而时下,有两个比较极端的情况:第一,在有些学校,校长的个人魅力特别大,有威信,有魄力,有一身耀眼的光环,他对内服众,对外吃得开、摆得平,他不需要这个规章、那个制度,也无须左一个开会研究、右一个集体商量,有什么事,直接向他请示,由他说了算。但是,一旦这个校长退休或调离了,继任的校长没有那么高的威望,没有那么多的光环,很可能这个学校马上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第二,有些学校完全凭制度管人,建章立制,一事一条规,汇集起来,厚厚的一本,甚至达到繁文缛节、机械冷漠的地步。
  应该说,两个极端都不合适。真正有眼光、有远见、有责任感的校长,要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要培育一个良好的机制,以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不要营造“个人迷信”,导致因校长一人之去留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当然,以制度管人也不能机械刻板,应该富有人性化,以人为本,尊重广大师生员工。
  校长要多务正业,多进课堂中国校长的成长路径一般是因为课上得好而得到提拔,但是一旦当上校长,就不太上课了。这些年来,就校长该不该上课的问题陆续有一些讨论,正反两方面意见都有。我的理解是,中国的校长太忙,“德智体美劳,工农商学兵,生老病死退,吃喝拉撒睡”,方方面面的事都要管到。不说别的,单是一个安全问题就够校长操心不已。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他上课,确实有点勉为其难。退一步讲,校长可以不上课,但要努力做到“常听课,会评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应该“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校长只有往下跑,才可能跑出一个教育家来;往上跑,最多跑出一个低级“政客”而已。
  校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权威学者认为,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有余,领导能力不足”。很多校长习惯于管理,而且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