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快乐而严格的印度私学
作者:王耀东
儿子聪聪刚来印度时上小学二年级,现在马上就进入四年级了。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定期去他所就读的南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参加各项有家长参加的活动,我还参观采访了一些相关学校。
同国内的私立学校相比,印度的私立学校功课安排是多样化的,不完全以升学为目的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印度私立学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以儿子聪聪就读的泰戈尔国际学校为例,二年级的功课包括英语、数学、印地语、科学常识、社会文化、阅读、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和专门兴趣共9门课程。除了印地语以外,其余所有课程均用英语教授。艺术课的选择包括戏剧、演讲、舞蹈、乐器、声乐等,兴趣小组的内容有泥塑、绘画、剪纸艺术、园艺、家政,专门兴趣课有跆拳道、瑜伽、艺术体操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内容,例如聪聪选择了泥塑、戏剧和跆拳道,而女孩子大多数选择舞蹈、园艺或家政以及瑜伽。家庭作业的负担并不重,每天大约半小时即可完成。许多作业形式很灵活,例如要求学生自己认识几种鸟类并将图片带到学校,自己测量家具的长宽高,认识和制作交通标志等。小学五年级以前学生没有期末考试,所有的学习成绩均由平时每周的各项测验积累而得,这样既有利于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保证孩子充分的个人时间。
收获“语言红利”
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确定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这在教育方面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英语不但使这个历史上土邦众多的国度凝聚在一起,也为新兴的印度迅速同国际接轨起到了促进作用。
尽管印度的私立学校大都采用英语教学,但同时并未忽视本民族语言文化。除了英语和印地语,印度还规定旁遮普、乌尔都、马拉蒂、卡纳塔、马里亚兰、特鲁古、泰米尔语等16种语言为官方语言,主要用于地方政府文件。根据法律规定,印度的学校即使以英语教学,仍需要教授当地使用的一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认定的全世界4000多种语言中,印度就拥有400种,语言的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在泰戈尔国际学校,学生每天早晨上课前都要唱诵印度古代经典。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从小就成长在双语言甚至多语言的环境中,几种语言都能够运用自如。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具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即一个人如果在10到12岁之前接触一种语言,就可能像母语一样成为“第一获得”语言,其掌握的程度同成年以后再作为外语学习不可同日而语。由于较早开展了双语教学,印度今天正在收获“语言红利”。印度人的英语虽然带有一些口音,但遣词造句却非常严谨,颇有英国传统绅士之风。有一种看法认为,印度之所以能在软件工业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英语的作用功不可没。
走读私立学校崛起
印度早期的私立学校大多是参考英国全日制寄宿学校的模式,吸收12至17岁少年(七年级至十二年级)。为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校址一般选在离大城市较远的郊区,例如北部山区的希姆拉、迈苏里以及东北部的大吉岭等地,学生只有在假期才能离校回家。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舍不得将孩子送到偏远的地区,于是在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中,走读的私立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兴起。以我们原来居住的新德里瓦桑特维哈尔小区为例,在这个只有4000户居民的小区中,近20年内兴建了16所中小学,而每一所目前都爆满,想挤进学校的大门很费周折。
随着城市走读私立学校的增多,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寄宿学校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不但教授文化知识,还注重性格锻造、强健体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等。但在走读学校的攻势面前,一些寄宿学校也开始加强对十年级和十二年级全国统一毕业考试成绩的关注,在学校简介中以突出位置介绍本校历年的平均成绩和升学率。
入学重点考察家长
私立学校入学问题在印度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一般的印度私立学校,尤其是城市走读学校,都是从幼儿园到中学十二年级的全日制学校,所以对学生的挑选很严格,因为一旦学生入学,学校将在十几年内与这些学生打交道。以新德里为例,私立学校选择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从4~5岁的学前班就开始了。入学考察的内容除了学生本身的素质,主要是英语和数学的基础知识(一般能说出26个英语字母和从1数到10即可),更重要的内容是“考察家长”。这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聪聪入学时,学校不但要求两名家长必须都到场,而且要详细介绍平时在家里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比方说用什么方法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是否认为应该对孩子进行严格约束(潜台词是:如果孩子不守纪律,学校可以给予相应处罚)等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校主要希望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当然校方也侧面考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和社会背景。
私立学校竞相攀比
由于私立学校学费的数额可以为大多数印度中产阶级所承受,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好学校,结果导致好学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高。每年到了二三月份入学的季节,许多家长拖着年幼的孩子在一个又一个学校之间奔波的镜头十分普遍。参加过二三十场“面试”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从半夜三更就在学校门口排队等候。
一般来说,四五岁的孩子在智力上看不出大大差别,因此一些家长认为私立学校实际上搞的是“看家长下莱碟”,这引起了很多父母的抱怨,以至于把学校告上了法庭。但去年年底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只要遵守印度有关法律,私立学校有权按照自己确定的方式和原则录取学生。
(金卫东摘自2006年2月7日《文汇报》)
责编:子丑 插图:董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