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课堂的生命——机智

作者:陈寿参




  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它像大海,永远变幻莫测。大海是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枝红杏”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
  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音乐,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音符带来新的生成的乐章。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离不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离不开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著名的教育学者黄克剑教授有谓:“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灵动的教学机智,恰当的临场处理,会奏出精彩的乐章、动听的交响乐。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这样说:“只有当教育者的眼睛和耳朵以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寻孩子的潜力——这个孩子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教育机智才起作用。这要求一种指向孩子的独特的感知和聆听。”这种“独特的感知和聆听”就是说在课堂上有生命的在场、有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这才会有课堂机智的生成。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也都是从课堂走向成功,从有智慧的课堂走向成功的彼岸。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要居高临下地冷静观察和判断的那种漠然的分析,似乎唯有这样才冷静客观,才严肃认真。这种貌似公允中庸、科学的姿态的背后是冷漠与机械操作。它仅仅把课堂视作传经布道,而不是生命的见证;把课堂看作师生的教学活动的场所而不是心灵的交流与情感的融通的舞台;把教学当成与己无关、与心无关的任务,而不是天职所在的生活的一部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心”在场的老师,怎么会有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呢?
  不由地,我想起了教乘法时的情景。在教完乘法口诀后的第二天,检查同学们背诵口诀,前面六名学生熟练而准确,我非常高兴,一一给予表扬,当我叫到第七个同学——许飞飞时,他却结结巴巴,还出现了几个错误。我示意他坐下后脑子迅速转动,怎么办呢?如果批评,就必然和前边六名学生形成鲜明对比,肯定会伤其自尊,他可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下来的他肯定是“我的眼泪在飞”;如果不批评,就不能给以警示,不能给以触动……忽然,我灵机一动:何不预支一个表扬给他呢?于是,我说:“这位同学的背诵也非常准确、熟练。”同学们全都露出惊讶的神态,而许飞飞更是不自然。我停顿了一下,用眼睛注视着他继续说:“不过,这个表扬是借给你的,希望你明天能还给我。”
  顿时,班里响起了一片欢笑声,他的脸上也阳光灿烂了。我又接着问道:“明天你能不能好好还我?”“当然能!”他的回答坚定而自信。第二天上课,他果然背得非常熟练准确。我知道,他不仅毫发无损地归还了我的表扬,而且找回了他的自信与自尊,先前的那种羞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我们不经意的行为,有时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片很大的天空。我们的言语可以是刺耳的或者温和的,贬低的或者鼓励的,漠然的或者关心的,令人压抑的或者令人振奋的,尖酸的或者愉快的,让人躁动的或者令人镇静的。然而,过了许多年之后,我们仍然记得母亲、父亲、一个老师、一个朋友、一个爱人富有深意的机智言语给我们留下的特殊的语调触动了我们,是那种特别的气氛让我们永久不忘。课堂机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高尚。中国古代教育学专著《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这就很明确地指出了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意蕴——机智,要点到为止,举一反三,不牵强,顺其自然,顺从人的天性,善于点拨,用心领会,才会有真正的机智。有时虽然只是一两句简单的话,然而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学机智,它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下面这两种谈话的方式我们在课堂上会经常遇到:
  一个老师说,“现在我要大家拿出课本来,翻到第86页,我不想听到任何讲话声!你们首先阅读例题的说明,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列出来的问题……”
  另外一个老师说,“小东似乎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是不是像小东一样,我们现在开始来讨论几个问题好吗?这些问题我们昨天觉得有趣极了,让我们翻到第86页来……”
  在第一位教师的例子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某种距离;这位教师的语气似乎折射出一种对班级“做这个、做那个”的管理式的态度。相反,第二位教师似乎与学生建立了某种联系;他的谈话方式反映出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虽然第一位教师说话时重重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第二位教师尽量在谈话中避免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却创造了亲切体贴的言谈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是的,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是课堂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它需要教师用“心”领悟才能形成,要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这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相信在孩子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课堂定会充满人性的温馨,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作者地址:福建省仙游县郊尾埕边小学 邮编:351253)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