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我们该做怎样的教师?

作者:沈国才




  《不做教书匠》被称作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作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入岗培训书”,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民族、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教育无限的忧患,对年轻教师无限的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振聋发聩,令人警醒的鲜活;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本书的部分内容在《教师博览》上先行发表出来后,受到了许多读者的高度评价。
  我们该做怎样的教师?作者在书中作了现实而响亮的回答: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在我看来,管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的话语不是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教育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如在“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一章中,作者认为,约束是由外而内的,约束感则是由内而外的。在作者看来,一个不遵守纪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没有自由的民族;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校,到最后,只能是一所最没有自由最没有生机的学校。教育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教师是这个缩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果连教师都不能做到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那么,渴望以教育来复兴祖国的大业,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在报刊上炒得很热闹的常州市出台教师上课接听手机按二级教育事故论处的报道和讨论。教师上课不接听手机本是工作要求,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原因就在于国人(当然包括教师)太缺少约束感了,他们要的往往不是自由,而是散漫,“自由散漫”至少在工作上是个贬义词。公办体制下教师队伍的纪律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作者做了极为深刻和精致的思考,如“我始终认为,模范地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每个青年教师踏上岗位的第一门必修课”“一所学校要真正实现‘人本管理’,其前提是自觉实现‘量化管理’,或者说,‘量化管理’已经趋向完美和极致,生于‘量化管理’的土壤之上的‘人本管理’,才是有生命的活力的”“纪律就像石头,如果你把它背在身上,会痛苦无比;如果你把它垫在脚下,它会帮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纪律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必要的规范,而且帮助我们远离人性中的懒惰,催促我们更好地成长。严格要求自己,看似委屈了自己,强迫自己放弃很多生活的乐趣,不能够随意、潇洒地生活。其实,正因有了它,让你有了进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和希望”,这些话语对新教师不仅有着入岗培训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教师今后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作风,树立起教师专业的精神风貌,也将起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引领作用。
  《不做教书匠》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教师心灵的渴求这一背景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同样需要精神的激励和安抚!而阅读《不做教书匠》——这本“献给即将踏上教育岗位的师范生们、已踏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们、在教育十字路口徘徊的老师们、为教师专业精神苦恼的校长们”的书,将使你的愿望成真!
  
  (《不做教书匠》一书2006年3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联系电话:0591-83786690
  Email:webmasetr@fep.com.cn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