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爱情源自生物基因

作者:佚名




  每年情人节临近时似乎空气中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鲜花、巧克力、毛绒玩具以及一切充满爱的信息的东西将那些被丘比特的爱之箭射中的人团团包围。但令两个人坠入爱河的却不仅仅是心灵的碰撞,或者真的被爱神施了魔法,而是基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对美丽的欣赏和寻找爱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人的基因在做有效延续下一代的工作。即从两个人第一次相见之后,接下来的爱情游戏都是在寻找最有利于基因结合、延续以及改善基因的人选的过程。
  在众多有可能成为理想对象的面孔当中,那个最终成为伴侣的人必定是与自己有着相似之处的人。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莉萨·德布吕纳和本·琼斯教授在对200个人进行的试验中发现,把一些经过数字化加工的面孔依次展示给他们看后,最吸引这些人的面孔是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有着相似之处的人。“大脑被熟悉的面孔所吸引”,参与试验的利物浦大学的安东尼·利特尔指出。
  “认识那些与自己的亲人有相似面孔的人完全是—种下意识的表现,”智利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科专家伊莎贝尔·贝埃兰斯说。在看到某张面孔时,后脑的某一区域专门负责对此做出反应。
  贝埃兰斯指出,评判一张面孔是否熟悉的标准包括“两眼的距离和脸的棱角。来自不同家族或种族的人在这两方面表现出的比例都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能够帮助人们从众多陌生人当中辨别出与自己有着相似面孔的人”。
  智利大学的另一位神经科专家佩拉·戴维教授认为:“基因遗传会在人的身体上留下某些印记。所以在寻找理想的另一半的时候,人们都是在寻找那个与自己有亲近感的人,或者对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因此,一个形象良好的人寻找的是那个能够保持这种形象的另一半,以便从生物遗传角度将这一形象延续下去,并加以改善。”当然,有时人也会注重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有人注意的是肤色,还有人注意对方的双手或者身高。但无论怎样,人们关注的都是在遗传上具有重要作用的部分,这也是改善物种的表现。”
  戴维教授还指出,在恋情的最初阶段,人们在对方身上找到与亲人相似或自己熟悉的某种气味、面孔或表情时,身体内就会产生大量苯乙胺。这种物质对于刺激两性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便开始了所谓相互依恋的阶段。这一过程是源于一种名为后叶催产素的化学物质的产生”。这种物质素有“爱情激素”或“恋爱兴奋剂”之称,在妇女怀孕期间在体内长期存在。
  
  (荐自2006年2月14日《参考消息》)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