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我的阅读三阶段

作者:彭斯远




  知识分子因酷爱阅读而被称为书本里讨生活的人。大学毕业执教已逾40年,我名副其实说得上是一条书蠹了。虽以书虫自比,但我并不蛀坏书籍,而是常躲进书页,既闻其香又得其趣,更受点拨而增进知识。说起自己的读书,我以为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我的第一阅读阶段是从儿时跟着小伙伴哼唱童谣开始的。六岁上小学,每天晚饭后,母亲总要打发我到离家不远的外婆那儿玩玩。这样一则活动筋骨,有利于饭后的消化;再则也可消除外婆的寂寞。往返路途上,常听见同龄伙伴在唱“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背笆篓……”我不自觉也哼唱起来。这时,如果再抬头仰望悬在天边的那轮明月,发现它确实跟随我的脚步在慢慢移动。于是,唱得更加得意,内心的舒坦真是没法形容了。后来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读书,书中果然有一首叫《月亮走》的短诗,与我跟街坊邻居唱的一模一样。可见童年时最早读的一首诗,竟是通过小把戏们的传唱而永久定格在我记忆里的。到初中时虽还有许多字不认识,但却渐渐养成找古典小说来阅读的浓烈兴趣。这便让我进入凭感觉自由阅读的第二阶段。这时的阅读意向完全凭着兴趣游走,一点也不受理性约束。有天在同学那儿借来一本《水浒传》,读到好汉们一个个登场与强敌对垒,往往因盼望他们获胜而紧张得手心都浸出了汗珠。直到主人公彻底得胜回朝,悬起的心才慢慢松弛下来。
  看此书还有个细节至今不忘。原来书中那幅表现替宋江劫法场的插图一角,竟绘有鼓上蚤时迁单手倒立于城楼屋檐的威武雄姿。看了这些,我激动的心情好多天都难以平复。如此连看小说三遍之后,虽说谈不上对作品有深入分析,但却熟悉了人物和情节。一个少年的心,可说完全为古典作家的笔底功夫所震慑了。
  与《水浒传》相比,对《红楼梦》的兴趣就不那么强烈了。纵然教科书极力颂扬宝黛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我却总不喜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成天在女儿国厮混的贾宝玉,他们那病恹恹和娇滴滴的模样,始终难以引发我的兴味。如此虽然有些辜负红学著作的劝勉,但我的读书经历却似乎印证了那句源于西哲的古老格言: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说,如始终遵循书评文章的指点去按图索骥般咀嚼作品要义,还需读者的脑子来干什么呢?
  近些年来,因为教学科研需要,我去探索现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历史渊源,便找了些中外经典原创之作来细嚼慢咽。这便进入了自己阅读的第三阶段,同时也就不自觉丢掉了年轻时读书的趣味主义。不少早期的重要之作今天看来难免有点让人感到乏味,可为了解决学术疑难,也只好硬着头皮苦读。但像品茶那样,当读书读出一点滋味并从中受到某些思想启迪之后,原来的苦苦钻研霎时又变成快乐阅读了。
  譬如为解现代童话常用变异手法之谜,我在《西游记》里读到孙悟空会72变,读到他同师父一行因过火焰山受阻遂化作一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情节。蒲松龄笔下的仙妖狐媚,也个个都是善变的能手。不仅如此,我也发现在作为人类始祖文学之一的希腊神话中,同样有许多关于变异的精彩描写。像主神宙斯就是一个爱以变异形象来掩人耳目的佼佼者。为了获得某一女性青睐,他或把自己变成一头眼里燃烧着情欲的健壮牡牛,或把自己变成所爱女性的主人,总之用各种变化来达到与其所爱对象接触邂逅的目的。此类描写实际开了历代童话运用变异手法的先河。
  还有,为揭开幼年文学中解谜童话的形成原因,我在希腊神话的阅读中,捕捉到许多足以作为解谜童话滥觞的范例。如酒神狄奥尼索斯为遭放逐的老师严惩贪婪国王迈达斯的故事,说明了河流中砂金的来历;太阳神阿波罗放纵儿子驾驶太阳车出行的故事,解释了生活在赤道线上的非洲人肤色为何那么漆黑;智慧女神雅典娜嫉妒民女纺织技艺的故事,阐发了蜘蛛为啥善于结网的根由……
  神话对生活疑难的上述解析固然荒诞,有违科学,但人类的祖先试图认识世界的创造精神,不仅推动着科学发展,而且也直接成为产生现代解谜童话的诱因。神话的遗传基因被现代童话所传承,阅读钻研作为源头的神话,让我们对现代童话的源流发展轨迹获得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开卷有益”的古训,不是在这儿再一次得到了有力印证么?
  (胡琴芝荐自2005年12月10日《文艺报》)
  责编:欧阳小桃插图:董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