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如果没有病毒

作者:黄小丽 杨美健




  病毒,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总是与疾病和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天花、鼠疫、埃博拉,艾滋病、疯牛病等骇人听闻的病症都是因为某种病毒入侵的结果。其实,病毒也有可爱的一面,它在很多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地球上的病毒绝大多数都能够与人类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有些甚至是我们的好朋友,为人类做出了许多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病毒,世界将因之变色!
  
  如果没有病毒,生物不会如此进化
  
  过去,我们把人体内的病毒都视为致病病毒,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实际上,在人体内的所有病毒中,致病病毒只占少数,而且它们大多只在人体感染的这段极短的时间内生存,在患者被治愈或死亡后,这些病毒也就随之死亡或“转移阵地”。那些长时间呆在人体内的病毒大多数对人体无害,并不会引起症状,有些还会对宿主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例如,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在进化过程中就与哺乳动物的细胞形成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并成为高级哺乳动物DNA的组成部分。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人和脊椎动物直接从病毒那里获得了一百多种基因,这是病毒侵人人体和高级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结果。人类自身体内复制DNA的酶系统就有病毒的功劳。众所周知,人体和生物体都是排他的系统,但是,母体体内的免疫系统为什么不排斥从受精卵开始就存在于子宫内的胎儿呢?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之一就是有某种制约因素在起作用。现在的研究证实了ERV能够通过调节胎盘的功能来阻止母体的免疫系统排斥胎儿,保证胎盘的形成。因此研究人员称这样的病毒是母体的小帮手,没有它们,就没有人类和高级哺乳动物的今天。
  
  如果没有病毒,疾病就会更加猖狂
  
  有一些对人体无害的病毒还可以成为“小医生”,能帮助消除有害病毒。美国科学家最近尝试用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感冒病毒治疗老鼠的脑部肿瘤,取得良好疗效。这种引发普通感冒的腺病毒能够侵入并杀死老鼠脑中的肿瘤细胞,但并不影响老鼠体内其他健康细胞的正常功能。它能使患恶性脑肿瘤的老鼠多活一百二十多天,这一病毒疗法对60%的试验鼠有效。主持这一实验的科学家说,这一疗法让那些不宜接受手术的脑肿瘤患者看到了希望。
  时隔不久,加拿大的科学家也发现了一种能够杀死癌细胞的病毒,这是一种遍布人体的过滤性病毒,它对人体无害,但可以杀死不同种类的癌细胞。研究人员用老鼠进行实验,发现注入这种病毒后,老鼠身上的恶性肿瘤就会消失。提起艾滋病病毒,人们总会把它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然而,有的科学家却大胆尝试用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来“以毒攻毒”,开辟了一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帕金森综合征和老年性痴呆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科学家设想,用艾滋病病毒中携带的遗传因子,代替患者身体细胞内有缺陷的遗传基因,用以治疗这些疑难病症。
  
  如果没有病毒,生态不会如此平衡
  
  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是在过去的35亿年间产生、繁衍和进化的,其中一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病毒也一样,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曾经“试探”了各种各样的宿主。如果对方的“抗性”太弱,便会被“斩尽杀绝”。就在这漫长而又不断“磨合”的过程中,物种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同进化过程,生态系统也平衡下来。
  然而,当一个物种接触到陌生的病毒时,因为没有抵抗力而无法控制病毒的大量繁衍,病毒种群便会大爆发,灾难也就出现了。除了这种方式,病毒自身也可能发生变异和出现返祖现象,而导致宿主原有的抵抗力减弱或消失。其实,自然界中的很多灾难,包括外来物种人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19世纪,欧洲的兔子随着英帝国的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因为当地牧草丰富,又无高等食肉动物,致使兔子数量剧增,仅百年时间,当地野兔已达70亿只。兔子与羊争牧草,并打洞破坏草原,严重危害了草原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在1950年“蓄意”引入了一种粘液瘤病毒,欧洲兔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死亡率几乎达百分之百,而它的天然传播媒介是蚊子。开始时很成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有蚊子肆虐的地区,兔瘟疫像野火般蔓延,3年内就沿着南部海岸到达了澳大利亚西部,杀死了各地99%的兔子。但好景不长,不久,杀死率逐渐降低,兔子数量渐渐回升。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实验表明,野兔身上病毒的毒性减弱,而且它们抵抗病毒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可以说,澳洲人在不经意间做了一项大规模的“物竟天择”的实验。
  (马耀良荐自《知识文库》2006年第4期)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