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0期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与我国之借鉴

作者:汤新华




  
  社会重视职教 商界巨子慷慨解囊
  由于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工商企业呼唤高素质的员工。波音飞机制造公司以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公司的工商巨子多年来不断呼吁美国教育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IBM公司每年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花费为6亿美元。信息行业巨无霸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更是在2004年底的一次美国州长教育会议上公开抱怨公司无法招聘到拓展业务所需的训练有素的雇员。当然,财大气粗的地球首富不只是简单地抱怨发牢骚,和其他的美国富豪一样,比尔·盖茨经常慷慨解囊捐助国家的职业教育。实际上,美国的商界巨子每年都要捐出大笔款项给教育系统,这已经成了传统。
  
  关注百姓 建设和谐社会
  美国政府关注社会的每一个群体,包括监狱里的囚犯。由于多数犯人高中未毕业就走上犯罪之路,所以他们非常缺乏谋生的技巧。如果不让这些刑满释放人员学一些职业技术以便出狱后能独立谋生,他们重返社区的努力就会充满艰辛,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也就很大。那样的话,纳税人要为每一个重回监狱的犯人多花至少15000美元,浪费的社会成本和司法成本都很惊人。正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刑满释放人员一出狱就能找到工作而不再给社会添麻烦,各地都有许多为犯人开办的职业学校。以俄克拉荷马州为例,全州共有19个技术中心建在公立监狱内,4个在少年犯劳教所里,2个在私立诫勉所。专业开设从汽车修理到计算机应用一应俱全。84%的人出狱后能立即找到跟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每小时至少可以挣到8.59美元,足以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
  此外,各地的职业学校都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精心安排,为初来乍到的外国移民提供免费的英语教学服务,方便他们尽快融入美国社会。对那些新移民来说,如果说美国是民族熔炉,那么上职业学校就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在为那些进步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的继续发展。
  
  社会偏见与歧视
  社会上很多人对高考后上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另眼相看,认为他们没有本事考入正规大学。言下之意,职业技术学院不属于“正规军”。对于初中生上职业学校,人们更是嗤之以鼻,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是没希望考上高中的学生“死马当作活马医”的迫不得已的选择,是那些没出息的孩子混日子混年纪的地方。人们把“行行出状元”当成一句无可奈何的安慰的话,而对职业学校的“学费投入少,毕业后好找工作”等众多好处视而不见。由于某些政府官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职业教育抛出主流教育体系之外,相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不得不处于次要和弱势地位。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因此而存在明显的财政投入不足,致使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设备简陋,无法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运转时常常步履维艰。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
  很多职业学校不是根据社会需要来设置专业,而是依据自己的教学条件有什么米做什么饭。专业教学的内容陈旧无法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职校毕业生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非常突出。这样一来的后果是,即使是江苏省某名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在被德国某企业聘用后仍需送往德国进一步培训后才能上岗。职校课程设置不与时俱进,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难以实现,更不用说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订单化”办学模式。
  
  师资缺乏 培训机制不到位
  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学校的师生比超过1∶28,这其中还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实际的师生比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1∶12.5。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既是工程师,又是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北京和广东在国内属于教育发达地区,然而即便如此,他们的职教教师中也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由于师资不足,一些实训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无法正常进行,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稳定规范的职教教师的培训和定期进修机制(让教师经过生产第一线的培训变成工程师,工程师经过教育学的培训变成合格的教师)。
  
  用工市场混乱 影响职校生的就业
  笔者曾在去年五六月间走访了广东和福建等地的一些工厂。很多职校毕业生都向笔者讲述他们曾在毕业后多次被不同雇主剥削的遭遇。很多雇主以试用为名行剥削之实。他们在雇用合同签订之前声明要对雇员试用三个月才付正式工资,而试用工资通常只是正式工资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可是在三个月试用期满之前,他们就随便找个借口把新雇员解雇,从而扣下那些工人应得的工资。如此反而复之,本应是技术工人的职校毕业生被当成民工对待,工作繁重还要忍受剥削。虽然这样的剥削不是劳动市场的主流,但是这些雇主的行径却严重影响了职校生作为职业学校的“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影响了人们对职业学校学生前途的看法,反过来加重了社会对职校生的偏见与歧视。
  
  借用他山之石 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
  在美国的教育界,不存在“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或理论。美国人认为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 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learn(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live(教学生学会怎样生活);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work(教学生学会怎样工作)。虽然美国在中学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由学生选修,但是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不仅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以便教育的宗旨得到全面的贯彻。而我们的社会对教育的理解还深受孔夫子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陈旧观念的影响,没有完全达到教育的三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宣传优势,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积极介绍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尽快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看法,让全社会都来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同时,劳动部门要严肃执法规范劳动用工市场,保护每一个劳动者,包括刚参加工作的职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
  此外,我们应像美国那样通过严格立法保证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使社会对职教的重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同时,我们还要像美国那样通过立法强制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否则“加强校企合作”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口号。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幅度来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赠送设备或出资帮助学校建实验室并提供实习训练机会与场地,鼓励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对那些资助职业学校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的优惠。职业学校的管理层应当吸收一定比例的企业家。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鼓励企业入股职业学校,或者至少让企业家进入职业学校的董事会。这样做有助于职业学校及时掌握第一手的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从而科学地调整设置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同时也有助于学校获得高质量的专业教学人才从而有效解决职业学校师资缺乏的难题。
  另外,在我国由农业和工业的混合型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像美国那样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这种新型经济对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应当允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根据个人意愿以及就业需要确定专业及学习方向。职业学校也要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条件工学交替,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分阶段完成学业以增加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职业学校还要允许它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美国的教育成果之所以举世瞩目,其关键在于美国的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允许它的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自主选择课程,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仅视野开阔,知识面宽,还善于举一反三富有创造力。在美国的学校里,多面手的学生比比皆是。所以,如果我们及早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籍管理机制使职业学校的学习环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我们的教育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责编:唐河 插图:董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