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小结
作者:佚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名师出高徒,而教师之所以桃李满天下,那些莘莘学子之所以成长为参天大树,正是无数次用心去交融、会话的过程。此次“我的教育故事”征文中的许多作品洋溢其中的是师生情感的会话,是爱心的交织,是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精湛教艺的展示。
《给学生讲初恋的故事》一文中所讲述的初恋是每一个人必然经历的过程,时代在进步,“两只蝴蝶”在情深深雨蒙蒙中飞遍大江南北。闯过教师和家长的层层阻隔,飞进少男少女春心萌动的心扉,但过早地涉足爱河。是教师和家长最为头痛和烦恼的社会问题。因为有爱,世界才更加美丽,而少男少女涉世之初的爱虽然炽热真诚,不含一丝沉渣。却带有很大的盲目和冲动性。教师不可简单粗暴地处理,也不能等闲视之。本篇文章可以说是教师通过自曝其丑。自揭隐私.用真情的呵护感动了学生,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正确对待人生与爱情,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牛皮癣”到至理名言》所反映的“课桌文化”是泛滥于今天校园的一种现象。也是古时读书人面壁题诗的旧俗相延,却没有前人的风采飘逸,没有那字字珠玑的风流,蜕变成近乎无赖的打油诗、黄色文化的滥觞。本文作者对这一现象并没有简单地封杀,因为这样的处理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该教师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将之变成格言警句,用于借鉴和激励他们。在去除污染的同时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做法,让学生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你班上有“天才”吗?》反映的是教师如何认识和看待具有特殊才艺的学生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稚嫩的芽苗摧折她非常容易,可是要用心血浇灌她茁壮成长却并非易事。许多天才小时候往往是不起眼的,甚至有些出格,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伯乐的慧眼,善于发现天才少年,而这种发现更多的是关怀和信任。教师的信任似和煦的春风,能抚平学生心中的创伤.关怀能扬起学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之志。作为教师,我们应为班级出现的天才少年而自豪,也期待更多的少年卓然不群、脱颖而出,因为学生创造的荣誉也是教师最大的欣慰。
《你不坏,只是有个性》一文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顽皮是儿童的天性,多动好动正反映了他们灿烂的心境。古人言“人之初,性本善”,今天的人们也许不再奉为真理,但变好与变坏却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喜欢恶作剧的少年并非是冥顽不灵的狰狞之徒。人的心底深处都有一颗善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舵手.是黑暗中引路的航标。本文中的乐老师并没将“问题少年”拒之门外.而是积极发现他们行为及学习中的闪光点.又将他们的种种“恶行”视作个性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呵护着幼小的自尊。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慢活.然而乐老师做到了,而且造就了一位才智卓越的优秀教师。我们怎能不为这样的好教师大声喝彩呢?
《把差生留下来上一课》使我想起诗人席慕容无限留恋地说过:“十六岁的花儿,一生只开一次”,使这位多情温婉的诗人留恋羡慕的是少男少女无限的情思和幻想.无尽的想象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最大特色,如果将这种特色正确引导进教学当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中融入主动式联想,让学生由受知客体变成受知主体,变成学习的主人,能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记忆,而且历久弥鲜,永不褪色。教师的教学工作会变得轻松而愉快,只要稍稍点拨就能取得欣喜快慰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不是苦行僧,而是点化愚顽、点石成金的大师,会用脑的教师才是更高明的教师。
《刮骨疗毒,治愈拖堂顽疾》一文使我们犹如跋涉已久的旅行者突然发现沙漠中的小小而充满活力的绿洲一般激动不已。“五四”时期就呼唤民主,在中国数千年奴化灌输式教育模式中,教育教学中的民主与平等时至今日仍举步维艰,本文教师勇于公开接受学生责罚的事例,带给我们的深思是:这不简简单单是教师对学生的信用,更是师生平等,是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比肩的地位。众生平等,教师的自尊并不比学生的自尊更高一筹,当众受罚并非惺惺作态,而是动真格的,真的好艰难,然而正是教师这种自贬身价的做法却激起学生更多的信任与尊重,因为人格在他们的心灵中已升华。
在被这一篇篇感人的佳作所打动的同时,我们不能不向辛勤耕耘在第一线的教师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世界因为您的辛劳而美丽!”
(卞威)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