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美国学生的必修课——做义工
作者:毕胜福
在美国,打工和做义工是学生两项重要的“必修课”。打工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做义工是义务为社会服务,没有报酬。
伊凡是我房东邻居的孩子,11岁,在公立小学上五年级。一天,伊凡对父母说,他要参加学校童子军组织的食品推销活动。伊凡的父亲是美林证券公司的高级分析师,母亲经营着一家服饰公司,对投资、经营管理非常在行。他们说,让孩子从小就体验赚钱的辛苦,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因此非常支持伊凡去打工。
伊凡便从学校拿回食品宣传单,上面介绍了几十种小食品,还印有明确的价格。伊凡拿着这张宣传单到左邻右舍,挨家挨户地敲门。
一个小孩上门推销的东西,大概不会有人问津吧?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几十分钟后,伊凡高高兴兴地回来了,说是拿到了不少订单。两天后,订单上的货来了,伊凡用行李车装着这些包装精美的食品,给客户送货。
伊凡推销的食品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价格比商店里的优惠,还能送货上门,他的客户们也知道这是学校里组织的活动,因此非常支持。
这种打工,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既能了解商品的部分营销过程,密切和邻里的关系,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有些家庭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并支付报酬,比如,清理一次垃圾给几十美分,每周结算一次。我每天早上出门散步,总能看到邻居家的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走过长长的一段水泥地,吃力地把家里的垃圾箱拖到路边(这个男孩还没有垃圾箱高),等待收垃圾的车来运走。
老老实实做义工
除了打工,做义工也是美国学生的必修课。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不是仅凭某一次考试的分数来确定,还要看学生在中学各种选修课的内容和成绩,以及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美国教育部门对每个学生做义工的时间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必须有60小时的社会义工记录。
学生们经常在放学后或假期里做义工,在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超市、社区图书馆、幼儿园等许多地方,都有做义工的学生。一些学生到红十字会的救助中心,向无家可归者分发食物。在一些十字路口,做义工的学生们提着塑料桶,为残疾人募捐。
我有时也帮房东去幼儿园接送孩子,在社区的幼儿园里也有做义工的学生。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天下午5点下班,一些孩子的父母却没能按时来接孩子,这时,学生义工们会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一个活动室里,和孩子们一起玩,直到每个孩子都被家长领走。
学生们在做义工时,都会得到一份凭证。你可能会问:会不会有人做手脚,明明做了10分钟,却要求记上两小时?会不会根本没有做,却也得到了做义工的记录?我也问过这些问题。美国朋友给我的答案是:不会。在美国,诚信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德,诚信教育是学校里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说谎,不能作伪证,是美国孩子从小就知道的道理。此外,不诚信的行为也会降低一个人的信用等级,会在求职、消费贷款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学生“入乡随俗”
做义工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入乡随俗”。我在奥斯汀生活期间,对这一点很有感触。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报到的时期,每年到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报到的中国留学生有四五十人。学校里“中国留学生联谊会”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就把来报到的中国留学生的名单、联系电话、到达日期和航班号提供给了学生义工。
我儿子就是这样一名义工,他的义工小组中有五六个人有车,每当有中国留学生乘坐的班机到达奥斯汀,他和同组的同学就驾车赶到机场,把刚下飞机的中国同学接到学校报到,然后帮新同学联系住处,带这些同学去办理银行卡,购买生活用品、食品,等等。奥斯汀的华人社团会捐赠各种生活用品:床、台灯、炊具、餐具、被褥……学生义工也要把这些东西一一送到新来的同学那里。在提供这些服务时,义工们分文不取,有些甚至还自掏腰包请新同学吃饭。
(摘自2007年2月13日《青年参考》 )
■责编:子丑 插图:陈罡
(本文编号: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