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美院成高考生的捷径?

作者:何晓鹏




  因为文化考分相对较低和社会前景良好,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艺术类,这使艺考变得竞争激烈。在中国,考一所普通高校,大概是两个人录取一个,而一些艺术院校,比如闻名的八大美院,往往是30个人争夺一个入学机会,甚至有考生怕报不上名,在报名点前通宵排队。
  这种状况在2006年和今年尤为凸显,也让很多美术界和教育界人士感到惊诧。考生和家长对艺考投入的热情如此巨大,同样的热情只在今年初的股票和基金市场上才能看到。
  侯宝川是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招生办主任。他告诉记者,截止到3月16日,报考川美的考生人数已经达到4.5万余人,这还不包括占生源比例很大的重庆本地考生,这些人最保守估计也在7000人以上。
  今年川美仍然在扩招,总录取数量是1650人,录取比例是31.5∶1。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艺术类院校的报考人数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增幅最高的是去年,“能达到25%”,侯宝川说。一些地区的增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比如被视为艺考大省的山东,2002年的艺考类考生人数为3.2万人,今年则为16.9万人。这其中,报考美术类的占大多数。
  美术类院系在中国的火热是空前的。有人把2006年以来的考生猛增与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爆联系起来。
  川美油画系大四本科生王凯向记者印证了这一点。他现在兼职给准备报考川美的补习班授课,他的学生中,有一些对绘画毫无兴趣,只是因为家长听说绘画能赚钱,就决定让孩子学美术。
  但更多的考生,是因为艺考的文化课的门槛相对较低,便把它视为上大学的一条捷径。
  见到余晶是在川美报名现场,这个来自四川省德阳市的女孩在报名点旁的台阶上已经坐了两个多小时。她在犹豫自己该报美术类专业还是设计类专业,之前,她已报考过重庆大学绘画系。但她并不喜欢绘画,4个月前才开始学美术。女孩承认,“考艺术,文化的分低一点。”接着,她问记者:国画专业和版画专业哪个更冷门一些?
  吴南星是成都人,这个男孩同样为选择哪一个专业而苦恼。也是才学了几个月美术的他,选择艺考的原因和余晶一样。
  在记者接触的10余名考生中,喜欢绘画并且很早就开始学习的只有3名。
  “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高校招生数量也比较多、毕业后就业相对灵活,使得大量的考生选择艺术类专业。”侯宝川说。
  据川美国画系主任冯斌介绍,有一些省份,为了保证升学率,一些普通高中在学生读到高三时,就让文科班全部转学美术,甚至一些高中在文科班、理科班外还设有美术班。
  本科在读生王凯来自山东临淄。他告诉记者,他高中时同届的800多名考生中,有400多名学的是美术,而考上这些艺术院校,老师还会得到不菲的奖励。
  不过,报考美术专业需要巨大的花销也频频见于报道。一个美术考生从学习专业课开始到报考结束,至少需要10000元。而那些从小就开始学画的考生,花费还不止于此。
  在川美,美术和设计类的考试报考费是180元/人,美术学等专业的报考费为100元/人。鲁迅美术学院的报考费是200元/人,央美报考费则是260元/人(以川美平均140元/人为例,5万考生仅报考费一项,学校收入就达700万元,加上昂贵的学费,这也是普通院校急于扩增艺术系的一个原因)。
  在北京,很少有学费少于2000元/月的考前班,考生通常需要在这里补习3到6个月。日常的花销同样高昂。在北京望京地区,这种补习班和出租屋数不胜数。而在中国其他中小城市,除了约800元/月的补习费,半年中,仅绘画所需的材料和资料等费用,就得3000元以上。
  冯斌告诉记者,据他估算,单在川美外的这些周边产业,就有不少于3000万元的规模。
  他们中的许多人梦想着,一旦考上了美术院系,就等于跨入了一个财富的门槛,命运将从此转折。
  不过,2007年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相对于2006年,增幅已经很小。
  家长和考生也开始反思:作为高校中学费最高的专业之一,这种考前及考上后都需要的高投入,是否真是一个能有相应回报的“长线投资”?
  
  (摘自2007年3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
  责编:熊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