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听肖川老师讲课
作者:周 颖
听肖川老师讲课,“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如诗之课
听肖川老师讲课,宛如欣赏古今中外诗歌。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优雅深邃、现代诗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西方诗歌的激情与气势。其优美精雅的语言如山泉般从肖老师的讲述中汩汩涌出。我从没想到严谨而又枯燥的教育学理论竟然能讲得如诗歌般美丽,一扫我心目中教育学理论面目可憎的印象。我也才知道,听肖老师的讲课也如读肖老师的教育随笔一样,要有读诗的心境。
“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其如箴言般简洁的语言揭示着“教育的方向”,那是远古《诗经》的风格;
“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才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化抽象的教育本质为绚丽的形象描述,那是唐诗宋词的风采;
“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性物理”,这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气概应是现代诗歌热情与理趣的完美融合;
而“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如此的语句直使我似乎置身于茫茫旷野之中大声吟诵着惠特曼《草叶集》中《我的歌唱》,又如迎着凛冽的北风呼喊着雪莱《西风颂》中最后那句经典的名言,憧憬着教育的春天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庄重严肃学术化的教育学理论也能如此的如诗如歌如画,这就是肖川老师的讲课赋予了教育学诗的品格。是的,“生命教育”能听出教育的感动与情怀,“公民教育”能感觉教育的胸襟与器局,而“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的发问却有如金石之掷地有声;又犹如屈原在浩浩长江边面对苍穹的《天问》:问着听课的我们,也问着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我们将如何作答?
肖川老师的课在当今大学里是别一种风致的如诗般的课,他要在他的课堂上实践着他的教学主张:“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全。”“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当肖老师在课堂上大段大段地背诵那些朴实、舒展、凝练、雅致、优美而又深刻的歌词时,他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听课的我们;当那些舞蹈系的优雅女生和体育系的阳光男孩响应着肖老师的提议,踊跃上台去朗诵那首意味深长的诗——《其实》:“人们终究会懂的/其实,你的日子就是一粒粒种子/从嫩绿到金黄的过程描述/其实,你的生命就是琅琅的书声/在青山绿水间/永远的激情飞扬”,其实,我已知道,肖老师已经把如诗如歌如画的教育学理论如同阳光般洒满学生们包孕教育理想的心间,如同种子般深植于学生们抱持教育信念的心中了。
如茶之课
听肖川老师讲课,如饮茗茶,尤其是那种上好的浓酽的“铁观音”茶。
初饮时颇觉苦涩难喝,似极肖老师课前的“约法三章”:听讲须认真,必有课堂笔记,随时点名清查学生出勤状况等等,其对大学课堂纪律的较真颇让那些只是想来混教育学学分的学生深感约束与不快,如初饮清茶时之苦涩,几有欲弃之不饮之感。
再饮则觉清香扑鼻而来,才觉茶之香气渐从茶的嫩芽中缓缓沁出,其香如兰,像极肖老师课堂语言之精致、之优美、之典雅、之机智、之谐趣……,他的语言如山间之明月柔柔地照澈着每个人心间,又如山林之清泉缓缓地淌过心田,洗涤着我们的灵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肖老师讲课中渗透出的丰富的人文情怀,如茶之隽永悠长,那些起初欲弃之而去的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被吸引了,并迫不及待地要细细品尝这难得的好“茶”。而这一“饮”,顿觉神清气爽、心境高远,竟随着肖老师的引导任思绪在教育的天地间飞翔,在文化的长河中遨游。
三饮则茶之醇厚浓酽之香,从古朴的茶杯中源源涌出,如山林间蕴藏着的浑厚之气,似潮水般汹涌的滔滔之情,这也像极肖老师对教育学理论理解之独特之博大之精深。饮此一“杯”,“茶”中渗出肖老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其对“生命教育”的极力倡导直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而其“公民与民主教育”的独特见解尤使我辈对“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深深反思。此茶集天地之真气、日月之精华于一杯,此课融哲学之理趣、诗歌之韵致与宗教之情怀于一体。
是的,听肖川老师讲课,应如肖川老师喜茶一样,“用心爱的茶具沏一壶茶,确切地讲,是上好的铁观音”,边听边饮:“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
如禅之课
听肖川老师讲课,常有禅宗故事中悟“道”的感觉。
禅宗高僧教弟子佛法,常于不经意处大喝一声:什么是禅?弟子往往于“当头棒喝”之时吓得大汗淋漓,思维高度紧张之下如醍醐灌顶,猛然悟到佛法,遂成正果。肖川老师上课之时,也常常于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问:“周颖,请你说说什么是‘教育的价值取向’?”“刘胡权,你认为‘生命教育’的意蕴是什么?”……我等弟子往往于猝然间被点名上台讲述对教育学某个问题的理解。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肖老师在课堂上实践着他的教学主张,不仅仅是教授一些教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对教育的本质与真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感悟。禅宗六祖慧能说,文字正如指着月亮的手,手不是月亮,只是引导你去看月,月亮才是禅的本义。肖川老师亦深谙此理,教育学的知识不是教育学的意蕴,对教育本质的真正领悟才是教育学的真义。
弟子问禅,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肖老师讲课当然要说,而且其如诗的语言、如歌的讲述,给人以深厚的文化浸染之余令人不免陶醉。但肖老师于不经意中的“当头棒喝”却直指我们对教育意蕴的领悟,可谓禅道讲究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令我等弟子于豁然开朗之际欣欣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对教育本义的理解自然超出了文字的叙述,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禅经记载:佛祖拈花,摩诃迦叶微笑,禅的法脉就这样天然浑成地完美传承下来了。我等弟子愚笨,但肖老师精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充满启迪的教学方式也每每令我等弟子悠然心会,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五祖弘忍把禅宗袈裟传给慧能并撑船送他过河,慧能对弘忍说:“迷的时候师傅渡我,悟了以后我自己渡自己。”是啊,我等弟子能何时“悟道”而能“自渡”呢?这是不是肖老师要把课上成如禅之睿智的原因之一呢?
坐在北师大的课堂上,听着肖川老师的讲课,我脑海里总浮现《论语·先进》里曾皙描述的情景:“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情洽洽,其乐融融。我不知道深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的肖川老师会不会也如夫子一样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研究生)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