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印度高中政治课变脸
作者:胡乐乐
这是印度更广泛的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以此让学生了解国家运作的情况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无论是美国入侵伊拉克、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这些棘手的当代政治议题,还是引人注目的卡通、剪报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都正在走进印度高中的政治课堂,成为引发师生讨论的问题。
2007年8月15日,是印度独立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担任印度高中政治教科书委员会两大主要顾问之一的云根德拉·雅达夫说,独立60年来,印度的民主已经成熟。他表示,这样的政治教科书在印度独立30年时是不允许编写的,可能5年前也不准许。但4个月前,印度政府的教育研究与培训全国委员会推出了适用于全国公、私立学校的政治教科书。雅达夫说,政治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发展对民主的一种健康的态度,不是盲目崇拜或者漠然处之,而是全面地审视。
16岁的高中生什卡哈·奇哈布拉举例说,在他们的十二年级新政治教科书里“当代世界政治”中,对于冷战期间印度所奉行的不结盟运动政策有了新的分析内容,这是与他们之前被一直教导的“是一个好政策”所不同的观点。在“美国的世界政治霸权”一章中,他们的政治课堂则变成了激烈辩论印度和美国两国关系的场所。奇哈布拉表示,课堂上每个人都参与辩论,可以讨论印度的战略应该是什么。
奇哈布拉所在学校的政治学科的负责人布哈·马利基摸着这本新版教科书说:“你不能用这本书再上一堂常规的课了,这本书将不会让你依然坐着上课。”这对于印度的学校可以说是巨大的冲击。在印度这个以机械学习为大多数学校主导学习方式的国家里,这一对批判性思考的强调标志着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转变——讨论式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新课程的主旨。之前,印度高中的政治课强调的是政治理论。马利基说起最近有一次授课的主题是印度的安全战略。班上的一名学生呈现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简史,课堂上的讨论展开得比较充分,比如,对导致两国间战争的克什米尔问题的讨论。当马利基问学生“什么军事力量让印度能有效挟制巴基斯坦这个邻居”时,不少学生认为是“核武器”,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存在。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的7岁的哈基兰特·辛格·兰迪哈瓦告诉马利基,在一边是美国而另一边是中国的当今世界,印度需要面对这一变化形势。马利基说,这本书宣称“世界,印度来了”,让她感到上课的感觉真棒。马利基表示,新的政治教科书带来的才是真正的政治课。
新的政治教科书还提及了印度数十年来富有极大争议性的政治事件,包括从前总理英迪拉·甘地上世纪70年代的“紧急状况管理”政策到5年前发生在古吉拉特邦的对穆斯林的袭击事件。在书中,第四章要求学生“用支持性的理由确定你愿意保留的印度外交政策的两大方面,以及需要改变的两大方面”。
追溯过往,在现代印度,修订学校课程是左翼与右翼意识形态之间激烈斗争的一种政治形式。然而,当今印度政界,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在寻求改革学校课程的途径。近期来看,此次印度国大党政府主持所修订的学校课程,自从在学校实施后并没有引起明显的抗议,这可能是因为印度的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各界人士还没有看过这些教科书。但是,在高中政治课中教授当代政治还是使一些人感到不舒服。斯瓦潘·达斯古普塔,作为一名保守的专栏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十一年级学生的父亲,他就认为当下的政治事件不适合在本来内容就已经超载的学校教科书中教授。
此外,印度新的政治课程世界政治部分的顾问坎迪·巴加佩则把新课程描述为“强制学生审视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他还说:“如果你真的关心积极的民主,那么你就得去实践。”而印度政府的教育研究与培训全国委员会认为,改革后的印度政治课程从理念、内容到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在为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成为积极的公民做好必要的准备。
(荐自《上海教育》2007年第10期)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