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风声鹤唳的全球粮食危机
作者:李 茜
中国粮价总体平稳
尽管人们对高粮价忧心忡忡,但种种迹象显示,“高粮价时代”并不会在短时间内烟消云散。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尽管今年一些农作物的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农业投入成本高昂、种植农作物用于生物燃料生产、需求增加等因素仍将存在,粮食价格不会回到前几年的低水平,世界粮价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继续居高不下,并且出现波动。
分析人士指出,对粮食价格上涨问题应该正确看待,如果处理得好,价格上涨并不一定构成危机。粮食虽然是重要的特殊商品,但价格也并非就不能涨。从历史看,粮价上涨的次数并不少,但并非每次涨价都是危机。粮食上涨有其自身的规律,各国应积极拿出措施主动应对。
在这次全球粮价上涨中,中国粮食价格以其稳定的表现,成为国际商品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始终秉持“以农为本”的粮食政策,我国粮食储备以自主生产为主、进口为辅,再加上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因此,国内粮食价格没有出现很大波动,走势基本平稳。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贸易研究室主任韩一军日前表示,为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积极的农业政策:首先是税费改革。2006年,全国开始取消农业税,这相当于每年减少农民负担1300亿元左右;其次是采取一些补贴措施。比如从粮食风险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0亿元资金,对主产区农民进行直补。2008年这项补贴已达到151亿元。同时,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良种补贴”政策,补贴范围从最初的大豆、水稻,扩大到目前的小麦、玉米、棉花等;年补贴力度也由最初的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2亿元。再加上农机补贴、粮农生资综合补贴、保险补贴和生猪、奶牛补贴等,这些政策都有助于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另外,为促进粮食生产,国家还提高了2008年小麦和稻谷粮食最低收购价,比去年每市斤提高0.03元-0.07元,并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从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7省扩大到11省,即增加辽宁、江苏、河南、广西4省(区)。同时动员和鼓励南方稻谷产区农民“单改双”,努力扩大双季稻播种面积。为了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国家还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启动辽宁粳稻和东北玉米国家临时储存收购工作,同时通过托市收购,增加了国家调控粮源。
针对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粮价疯涨的情况,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出口方面也“重拳出击”,宣布2008年全年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种产品,征收5%-25%的出口暂定关税,以控制粮食出口。同时,商务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植物油、化肥进出口政策,严格控制粮食出口。
在上述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的粮食价格得到有效控制。4月18日,发改委发布的国内外粮食价格报告显示,3月份,粮食企业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全国平均每50公斤收购价格为79.3元,比上月微涨0.3%,价格总体平稳。
粮食安全存在隐忧
业内专家表示,尽管目前中国粮食形势不像国际市场那么紧张,但中国丝毫不能大意,因为全球粮价飙升实际上已经切断了中国的退路。如果说以往国内粮食供不应求时,还可以到国际市场上采购,那么,现在全球粮食惜售,中国就只有靠自己努力解决粮食问题。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规模,如果在全球大肆采购,将大大增加国际市场的负担,粮食危机将继续恶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国内必须做好充足准备。
据介绍,国际粮价上涨一般通过进出口贸易,从两方面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一是进口的部分粮食品种价格高,对国内市场产生拉抬作用;二是吸引国内粮食出口增长,对国内粮价的自然回落产生抑制作用。针对这两个方面,国家已出台多种政策调控。商务部日前表示,将尽快推出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制度。业界猜测此项举动可能是为今后进口农产品实行配额制埋下伏笔,避免国内企业一窝蜂抢购国外粮食品种,从而造成进口价格虚高。
另一方面,诸如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农民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种粮积极性降低,也威胁到了中国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致使大面积的耕地被荒废。为此,财政部特意划出了一个时间段,在4月20日至9月30日使用化肥的旺季内,所有出口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的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这项政策迫使国产化肥更多地选择在国内流通,掐断了可能造成化肥价格虚高的源头。但农产品产销链条较长,国家如何妥善调控仍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其他隐忧。受建筑占用耕地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的《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2007年全国耕地18.26亿亩,净减少61.01万亩。尽管中央已经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在房地产业高利润的诱导下,这项指标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2008年的天灾不断,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也加大了政府保证粮食稳定的难度。今年初那场堪称50年一遇的雪灾,使我国耕地受灾面积达到1.78亿亩,其中成灾八千多万亩,绝收两千多万亩。就在人们还在揣测今年农业受损程度时,一场大地震又给中国的农业生产“伤口上撒了把盐”。
5月17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透露,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农业造成严重损失,目前有五十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大量在田夏收作物无法收获;死亡畜禽逾1250万头(只),死亡或逃逸养殖成鱼、苗种逾8000吨;农业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几十万亩农田被毁,5万多个温室大棚倒塌,毁坏圈舍约730万平方米、鱼池约30万亩,损毁农业机械2万多台(套),毁坏农村户用沼气池逾60万口。地震导致部分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后期灌溉用水严重缺乏,预计100-150万亩水稻将被迫改种旱地作物;地震还导致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生产力损失严重,农业系统推广服务设施损毁严重,给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带来重大影响。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挑战,今年国内粮食生产能否再次迎来丰收,格外引人关注。
(摘自2008年5月27日《上海金融报》插图:连国庆)
■责编:子 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