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深圳“山寨制造”兴衰启示录
作者:潘九堂
放大了看,“山寨”背后的民营力量,既是改革30年来中国奇迹的动力,也蕴涵着中国经济的很多秘密。为什么“中国制造”频繁受抵制?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为什么深圳“山寨制造”和中国经济在2008年一起陷入低谷?
在深圳,手机行业的从业者可能超过了十万。由他们组成的2000家左右手机生产商和贸易商,主要分布在以赛格广场、电子科技大厦和现代之窗等写字楼为代表的华强北,以及位于深圳中心区附近的车公庙工业区,并零星散落在深圳科技园等一带。规模几十人以上的手机公司通常在华强北有销售办公室,并在车公庙或者其它较偏的地方有采购和项目管理部门,很多小公司只在华强北有小型办公室且集各种职能于一体,只有少数大型公司有自己的组装工厂,而绝大多数公司的生产都是外包的。由于没有工厂,加上业务往来以现金结算为主,相比江浙民营企业,他们的崛起和衰退都显得悄无声息。
每天,他们接收手机行业的最新流行信息,在网上或网下接见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来华强北“朝圣”和采购的手机经销商,并通过配套的手机主板、外观设计、模具、壳料和组装料供应商以及组装工厂和物流公司,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将这些需求变成产品。围绕他们的零组件供应商可能数以万计,分布在深圳郊区及周边地区,从业人数以百万计。
他们可能是这个亢奋城市里最亢奋的一群人,尽管很多人的眼睛看起来明显睡眠严重不足。他们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到深夜结束,几乎没有周末。他们穿着随便,反应敏锐,有接不完的电话,语速极快而且有些焦躁不安,只有在和客人抽烟、喝功夫茶的时候,他们才会慢下来一会儿,有时会瘫坐在沙发上。他们很多人的办公室在深圳最高的写字楼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拖家带口去公司、当着客人大骂脏话和在茶几上抠脚丫子——他们中有人是海归,有人是博士,有人从前可能是手机店员,甚至还有人刚刚洗净泥脚上岸。
这些将自己的职业自嘲为“做机(妓)”的草根英雄,“官方”和主流媒体对他们的最新称呼是制造“山寨机”的“山大王”。如果说过去几年还只是《国际电子商情》这类敏锐的专业媒体对他们有所关注的话,那么在2008年夏天,他们的名声已达到了顶峰。在奥运会开幕前的两个月,CCTV的报道,揭开了政府规范“山寨机”产业的序幕,也掀起了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评论,即使是中国最严肃最受人尊敬的媒体《南方周末》,在奥运期间也不惜版面报道“山寨制造”,讲述“山寨”浪潮的第二波如何席卷数码相机和平板电视产业。在股市、房市和全球经济都暴跌的2008年,“山寨”俨然和“中国举重队”一样,成为“坚挺”的代名词。
危机重重 欲罢不能
事实上,表面风光的山寨机产业,在成功“伤害”并抢占了外资和所谓国产手机品牌的部分领地后,也开始了“自我毁灭”历程。由于大量厂商的低层次、同质化竞争,山寨机产业的真实状况是:供应过剩,渠道库存积压严重,单机利润已经由2006年的人民币数百元。降至2007年的百元左右,再降到目前的几十元到几元不等,甚至亏损出货。大多数山寨机厂商在为今天的富足甚至温饱搏杀,几乎没有人关心明天的午餐在哪里。
一位山寨机老板估计说,2008年赚钱的山寨机厂商不到1/3,另外1/3是持平,还有1/3是亏损的;而2007年赚钱的山寨机厂商比例超过1/2,2006年则几乎人人赚钱。从事手机闪存业务的创兴电子公司市场经理潘华萍也表示,山寨机产业其实在2006年已经达到了顶峰,2007则是2006年的延续,从2007年底开始,山寨机产业就进入了低谷,至今没有大的起色。至于2009年,山寨机厂商普遍的预期是更坏。
正因为如此,“跑路”成为2008年的山寨机产业的流行语之一。即使是2007年最成功的山寨机厂商,也有想“跑路”的嫌疑,很多从业人士都在为是否“跑路”作痛苦抉择。他们中不少人当年是从电话机、传呼机、音响、VCD、DVD、MP3、MP4等产业一路杀过来的。最后都进入了手机行业,汇成一支越来越庞大的队伍。我的一位朋友说,类似炒股炒久了的人对普通工作不再感兴趣一样,对于做过手机行业的人来说,其它行业都索然无味,因为很少有行业能够像手机产业一样让人亢奋和感到惊险刺激——手机产业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带来高额回报,同时也要求你高度兴奋和紧张,全身心投入以确保任何环节都不出错。一款山寨机的启动资金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从产品规划到量产出货,慢则需要3-4月,快则1—2个月,如果大获成功,几个月后就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利润。如此快速的产品周期,既得益于深圳完善的产业集群和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也要求山寨机厂商极其有限的员工好像上足了发条般高速运转,有时甚至是夜以继日。
在这个行业里,到处流传着“几百万(甚至是几十万)在几个月时间里变成几千万,保安暴富开上奔驰”的故事,虽然这种故事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少,但目前仍然每天都在发生。因此,尽管这个行业已经危机重重,但他们欲罢不能。尽管他们的眼睛隐约可见血丝,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倦,但他们坚信自己仍会找到那个机会,成就新的故事,很少人愿意服输。
“山寨精神”和“革命者被革命”
从表面看,山寨机产业由兴转衰,可以归结为2007年末手机关键器件——功率放大器(PA)缺货、2008年初蜂拥上大屏手机、上游方案同质化严重、手机牌照取消导致大量厂商涌入、政府在2008年夏天规范山寨机产业等因素。但事实上,山寨机产业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山寨机在成功打破现有游戏规则的同时,并没有建立新的规则,其内生的“自我毁灭”机制最终导致“革命者被革命”的悲剧。
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着一份就职于华为战略与营销部门的潘少钦和杨奕编撰的《山寨机的蓝海战略》报告,它很准确地分析了山寨机的成功之道: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多层次、多元化;手机的日常消费品化;什么功能都做,只要客户喜欢,而且“价格超低,扔了也不可惜”;技术成熟和产业链非常完善。
两位作者总结说,山寨机的精神是:极具创新意识,不怕丢脸,不怕低利润,把能实现的功能都实现,想方设法地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你没有的需求,也给你创造出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而创兴电子的潘华萍也指出,山寨精神的精华是敢为天下先、极富创新精神。大屏触摸、双卡双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