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者:唐天池

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报喜后,他意味深长地说:“记住,做老师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后,我便开始了“博观”各个学科的历程,除了常规的听课以外,我还会参加他们的备课、教研活动。就连为学科老师制作课件时,我也一改以前那个任人“摆布”的技术工形象,结合他们的教学设计不时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经常会为一个环节的安排而争论。慢慢地,我学会了系统思考、精雕细琢自己的课堂教学。第二年的教学演练场中,我执教《有趣的变化》一课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认可,也因此而荣获校第四届“青春杯”赛课一等奖。
  2004年。我作为技术辅助人员随同一位语文老师参加一次比赛,其间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深深折服于他用几个字便串连起整篇课文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主旨,而且还带领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作者“字斟句酌”的良苦用心——后来我知道这就是“文本解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在自己的学科中也有许多名词等待“解读”,于是我便依托教材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文本解读”,把抽象的名词“网络”化成一个个串连起来的听筒模型,让学生亲手制作不同的网络结构,把“计算机”模拟成一个十足的机器人,带领学生“走进去”探索什么是CPU,什么是存储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于同年的全市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会上提出了“‘文本解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一理念,赢得了所有与会老师的掌声,并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慢慢地,我开始尝到了这种“博观”与“厚积”的甜头。便全面加强对各种文化的涉猎,从孔孟之道到现代教育,从《文心雕龙》到老庄哲学,从中国传统读本到西方近现代文化,从《计算机系统结构》到每一个软件的使用,从语数外到音体美……我都把它们看成是自己成长的元素,不断取来夯实承载自己踏实前行的教育之路。两年多的时间,我先后学习了魏书生老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观摩了李镇西老师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感受了李吉林老师别具匠心、精彩纷呈的情境创设;体会了张文华老师“数学文化”的博大与深厚;聆听了王艳芳老师《飘着花香的琴弦》演奏出的动人旋律;旁观了魏勇老师如何《用思想点燃课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厚重的积淀,我的教育生涯慢慢迎来了花满枝头的春天……
  现在,每当我走进其它学科的课堂时,就会有同事打趣:“又来‘取经’啊?”我总是报以微微一笑,然后选择一个位置轻轻地坐下,静静地聆听与欣赏。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我想这“一桶水”不仅需要专业的深度,更需要外在的广度。因为教育的原理是相通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没有学科的界限。“三人行,必有我师”。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借鉴,学会“拿来”,学会辩证使用与区别对待,千万别浪费了同行人的智慧。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恰如一座金字塔的不断累加,也因此,我更加坚信:只有更坚实的基础才能把自己送往更高的天空!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继续沿着自己的成长方式上下求索!
  
  责编 向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