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仰视的生命
作者:鲍文忠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我曾经见过一个残障人家庭,我的心灵被震撼了。
这是一个双残家庭,老太婆七十多岁了,双目失明;儿子也五十多岁了,从小就呆傻。我一直想像不出,这个家庭是怎么活下去的。七十多岁的失明老人和五十多岁的呆傻儿,该不会靠乞讨度日?或是村里雇人照顾他们?我一直带着这个疑问来到这个家庭。
老太婆原来与老伴共同种着一些田地,养活着呆儿,老两口相濡以沫,虽说比较辛苦,生活不怎么好,但能填饱肚子,心情也还比较开朗。六七年前,老伴因病过世了,老太婆犹如天塌了下来,整日以泪洗面,本就因年老不太好的眼睛因此就失明了。很长一段时间,母子两人的生活是依靠救济和左邻右舍的帮忙,东家帮一餐,西家送一顿在维持着。
我们带着些钱和米、油,在镇干和村干的带领下,穿过狭窄的青石街道,拐了两个弯道,终于到了一个老宅门前,村干部说,这就是她家。
这是一座典型的古老民宅,约有二三百年了。房檐上的草长得很茂盛,还有一棵足有一米多高、大拇指粗的灌木立于檐瓦之上。屋内前厅堆满了杂物,只有一条小道通到房间。八仙桌上的灰尘非常厚。这座房子好像是很多人家的,其他人家都已建新房搬出去了,把这当成了堆场了。现在只有老太婆一家住在这儿。
村里对母子两人一直非常照顾,每年的慰问、救济什么的,首先就考虑到他们家,邻居们也都很照顾这一对母子。村里每年安排人种好田,隔壁经常都有人送些菜给母子俩。每每说起这母子,村里人都有种极为不忍的感受。但各家都有自家的事情,一忙起来,有时还是照顾不过来的。
老太婆满脸皱纹,一看就知道经历了相当多的生活坎坷和艰辛。那两天,天气较冷,老太婆身体不怎么舒服,缩在床上,身上盖着两床脏得黑了边的棉被,听说还是救济的,床边是一张站不稳的小桌子,然后就是那盏电灯,算是比较奢侈的东西了。
听村干部说我们送来米、油和钱,她想坐起来,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一些感谢和麻烦之类的话语。我们赶紧让她继续躺着,并再三嘱咐村干部,村里、组里和隔壁邻居们一定要帮忙照顾好两位老人。
老太婆的表情一直很漠然,这是由于年纪的原因,也可能是她长时间生活在这么凄苦的生活环境中造成的。五六年来,老太婆已经习惯了用默默地接受来回报人们的帮助了。
过一会儿,村里安排人把她儿子找回来了。这两天他都是在别人家混饭吃的。
听到儿子的响动,老太婆满脸的担忧,这是发自心底深处的忧虑。她摸索着非要起床不可,嘴里还嘟囔着什么。村干部说,老太婆虽然不能下地干活了,但身体好时,总是摸索着下厨房。这会儿,她还在挂念着她的呆儿子。她说都有几天没有见着儿了,没有烧饭给儿子吃了,儿子肯定饿坏了。说着的时候,老太婆脸上的皱纹也跟随着颤抖,眼角还闪着一滴泪花。
看着早已身心疲惫的老太太,佝偻着身子,摸着床沿,用脚在小心地探着找鞋子,看着老太婆为着呆傻儿流下的这滴干涩的眼泪,我们都掩面落泪了。
瘦小的、似乎油尽灯枯的老太太趿拉着一双发白的解放鞋,不顾大家的劝阻,摸索着走向了厨房……
回来之后,我一直忘不了这个老太婆,脑中经常回想起她蹒跚走向厨房的一幕。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寄托,这些深奥的、让人费解的问题,其实都很简单,一个字就可以回答,那就是“爱”。从来到世间,到回归自然,我们的一生总是被别人爱着,也爱着别人。有了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生命的存在。
(曹志伟摘自《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