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0期
有个手杖就上路
作者:小 贝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他花了50年的时间游历全球,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理解那些地方。即使在拥有飞机和抗生素的今天,他的旅程也非常艰巨。但这位前海军军官说,旅途的景色异常精彩,虽然他是一个盲人。
霍尔曼从小就希望了解远处的人们有什么样的风俗和法律。12岁时他就出门看世界,加入了海军。他本来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海军军官,但25岁时,一场怪病夺去了他的视力。那时盲文还没被发明出来,盲人只能只身流浪,或沦为乞丐,或做一些不体面的活计。但这些皆非霍尔曼所愿。为了治疗眼疾和疼痛难忍的风湿病,他独自前往法国南部。旅行途中,他惊奇地发现,身体感觉好多了,他意识到他不能中止旅行。虽然他的视力再也没能恢复,但是旅行时他感觉自己是健康的、有尊严的健全人。他说:“用脚我能看得更清楚。”
1822年7月19日,36岁的前皇家海军上尉詹姆斯·霍尔曼开始环游世界。离开英格兰之后,霍尔曼要穿越俄国,进入冰冻而荒凉的西伯利亚。然后在堪察加半岛,他搭乘捕鲸船,先抵达夏威夷,然后到达尚未开垦的北美大陆。那时的世界还不适合旅行,动荡不安,人们过着悲惨的生活,没有铁路、客船。霍尔曼横穿了西伯利亚,踏上了澳大利亚内陆和巴西的雨林,爬上了正在喷发的维苏威火山,在斯里兰卡骑着马猎象,乘坐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运奴船。霍尔曼用一种叫盲人写字框的东西记下自己的印象和经历,写成了三本书和很多没出版的笔记。到19世纪中期,他已经成了历史上成就最大的旅行家。通过乘船、乘坐马车、步行甚至骑马,他的行程累计达25万英里,远超马可·波罗的14万英里。他的足迹遍及有人烟的各个大洲,访问了数百种独特的文化。他曾经用7年的时间游历非洲各地、印度,太平天国时期的中国和澳大利亚。而现在,“要想重访他的足迹,需要持有覆盖欧洲、非洲和中东的地图,而且是一幅很不精确的地图”。
霍尔曼虽然对写作很有激情,但并不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也不喜欢自我表白。由于旅行的兴起,1857年去世后他已经被人们遗忘,手稿也遗失了。最终我们不清楚霍尔曼失明的原因,但是在霍尔曼身上我们看到了触觉认知和视觉认知的区别,对于盲人来说,“物体不是一次性地以光速展现出它所有的性质,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次展现”。旅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放松,工作间隔中的沉睡。相形之下,霍尔曼为了到达一个地方,要花很大的力气,他更加重视中途。在途中他会搜集信息,去里约热内卢的路上和在里约热内卢停留对他来说一样重要。
霍尔曼并不是一个让人觉得可怜的人,他到达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时,已经非常出名了,当地的孩子在下巴上粘上老鼠尾巴,模仿他的胡子。到了中年,他的自信会让人忽略他是个盲人,他说乘船去南非的时候,船员忘了他是个盲人,老冲他高声喊叫“好像我是个聋子”。霍尔曼还遇到过跟他志同道合的人。比如瑞士昆虫学家于北。于北20岁时双目失明,在妻子和女仆的帮助下使用书页式蜂箱研究蜜蜂,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云端的流浪者》可能最适合形容詹姆斯·霍尔曼的传奇经历,它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人类是如此渺小,世界是如此广阔,那么就与我一起去见识它吧。”
(黄婷婷摘自《三联生活周刊》)